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德難量 諸佛讚歎大願王  七寶蓮台呈祥瑞 六根清淨化白象


憐憫愚頑迷自性 來輔世尊建法幢  住寂光應眾感   千江一月影顯彰


 
普賢,又譯「遍吉」,梵名叫「三曼多跋陀羅」。普,化無不周;賢,鄰極亞聖。菩薩悲願,廣渡眾生,所以說「化無不周」;普賢菩薩的道行,已非常接近佛,所以說「鄰極亞聖」。

據大日經疏:「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普賢菩薩代表法身普遍吉祥,為諸佛的「理德」;行願普遍吉祥,為眾菩薩的「行德」:與文殊菩薩的智德及證德,正好互相呼應,理、智一對;行、證一雙、普賢與文殊,同為上首菩薩,是輔弼釋迦佛的兩大協士:普賢騎白象,侍在佛的右邊;文殊駕青獅,侍在佛的左邊。祂們與世尊的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華嚴三聖」。


普賢行願廣大,文殊般若(智慧)甚深,所以佛教就以祂們來代表一切菩薩,因為佛法的寶貴在大智大行,祂們的智慧與行願,高深而廣大,足以發揚佛法的真義與精神。


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而悟道,第五十三位就是「普賢菩薩」,可見聽經聞法之後,必須「起而行」,否則就辜負善知識的諄諄教誨了。


普賢菩薩曾發十大願,所有菩薩所發出的一切心願,都不出這十大願,所以它又叫「總願」、「願海」或「願王」,茲簡介如下:


一、 禮敬諸佛- 對所有成佛的覺者,以最虔誠謙卑的心及最崇高隆重的禮(如見面時的五體投地)來表示恭敬。廣義的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


二、 稱讚如來- 稱頌讚揚如來(佛)的勝妙功德,並以祂為榜樣。廣義的包括佛、法、僧三寶。


三、 廣修供養- 供養佛、菩薩、辟支佛(緣覺)、阿羅漢(聲聞)四聖道,以及六凡道眾生,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下,不論識或不識,有緣或無緣,都竭誠提供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日常生活的需要,並講經說法、傳道佈德,以養護大家的身命與慧命。供養有: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等,而以法供養最為殊勝,又叫「真供養」。


四、 懺悔業障─ 對過去所做的一切罪業﹝因五逆十惡的罪會障礙修行之路,故叫「業障」﹞,表懊悔,痛切發誓不再造作。


五、 隨喜功德─ 能力有限,不能廣修供養,但看到或聽到別人能做到,心生歡喜,好像自己做的一般,不但不生妒忌破壞之心,反而從旁加以鼓勵或讚揚。


六、 請轉法輪─ 恭請佛菩薩講經說法。有能力的話,要為佛菩薩安排一切事宜,籌設理的道。因佛的經法能摧毀眾生之惡,猶如輪王的輪寶能擊碎山岳岩石,故講經說法叫「轉法輪」。還有另一種意思是,佛的說法不停滯布一丘地,將會輾轉傳播,好像車輪的旋轉不停。


七、 請佛住世─ 佛能護庇眾生,所以應竭盡所能祈求佛住世上,指引大家。


八、 隨佛學─ 佛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能平能安、能共能和,是最偉大的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不跟祂學還跟誰學?


九、 恆順眾生─ 永遠隨順眾生,幫助眾生達成任何合乎情理法的願望。用無比的慈心與耐心感化頑劣、貪求、愚痴者。


十、 普皆迴向─ 所有功德,都迴向給眾生,不為一人一家或一國修,養大公無私的精神。


從以上的十大願,我們可以看出,普賢菩薩的工作,是悲智雙運、自他兩利的,因為祂願大行廣,尤其側重理想的實踐,積極進取,勇往直前,所以成就祂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普賢菩薩在佛經裡,每一出現都是聲光並茂、威勢浩大的。祂全身像白玉一樣純潔無瑕,發出五十種祥光,頭上也放出五十道奇異的光芒。祂的一舉一動莊嚴無比、穩重安詳,若是降臨凡間,就降下如雨般的寶花來滋潤大地萬物。普賢菩薩身量、音聲、色像都無邊無量,因世間人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太重,祂為了攝受大家,常依各人的修持、業報,顯現如下的法相:騎著由七寶裝飾的金鞍六牙白象,象牙上化出六座蓮池,池上有很多玉女,有的奏樂、有的唱歌,清雅悅耳,都是在歌頌大乘,以及動人心魄的大場面,不由得法喜充滿,並讚佩得五體投地;媯後就希望拜祂為師,受持續誦深奧玄妙的大乘佛經,學成後再為祂分擔救渡眾生的如來家業。


有心研究及效法普賢菩薩的人,可以在「華嚴經」「妙法蓮花經」中找到詳盡的資訊。願祂的十大聖願,在眾生的共同期許下,早日一一實現!


四川峨嵋山是普賢菩薩在我國的主要道場,宋朝太平興國五年﹝西元九八○年﹞,白水寺僧「茂真」奉詔入朝,預言當育皇儲,棵然生了仁宗﹝真宗之子﹞。他爺爺太宗即遣內侍送黃金三千兩鑄造普賢銅像,供奉在白水寺,因此改名「白水普賢寺」,明朝萬曆年才改名「聖壽萬年寺」,現為峨嵋六大古寺之首。


在峨嵋山的最高峰「金頂」,可看到佛光、聖燈的奇跡,號稱「萬盞明燈朝普賢」。一到午夜時分,群峰中就有千百萬點晶瑩閃耀的亮光,飄忽不,燦若明星,每到這時,祀奉普賢菩薩的永明華藏禪院裡的和尚,就會一面接鐘、一面大聲唸:「南無大放光明菩薩」,所以峨嵋山也叫「大光明山」,相傳這些都是普賢菩薩的大顯化。


普賢菩薩的「警眾偈」,是佛門晚課必頌的,也可做我們的「座右銘」:


是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來水魚 斯有何樂 大眾!


當勤精進 如救頭然 但念無常 慎勿放逸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和闐白玉--普賢菩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