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論宇珍慶豐銀行珍藏專拍之清乾隆 青玉螭龍玉璽


--乾隆御覽之寶


 


 



 


 


宇珍國際藝術有限公司針對國泰美術館塵封25年之專拍,其中有一項清乾隆 青玉螭龍玉璽--乾隆御覽之寶,這是一顆很有趣的印章,我是在古美術的廣告看到,一眼看到是令人眼睛發亮,廣告中說明是:


青玉螭龍玉璽,印文乾隆御覽之寶,尺寸12cmx 12c m,來源1984/3/16 Sale 5158 L ot261紐約蘇富比的拍賣,並標註此印文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編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清代帝后璽印譜」第五冊乾隆卷一、頁六之印文同。


以這個印章為何有趣? 假如以我過去發表文章如何論斷古文物,指出一個古文物價值(包括有形實質價值與無形文化歷史價值)之評估如下:


 


以數學方式來表達,如何判斷古物之價值,當然價值有有形、有無形,以簡易數學模式來表達:


 


   Value = F(T, Q, N, S, C.)


 


Where


Fuction: 函數


Time: 時間 (朝代)


Quantity: 量—數量 ()


Nature: 質—材質 ()-


Shape: 形—雕工 ()-


Color: 色—色澤 ()-


 


 


就以朝代來講,這是一個典型漢代螭龍鈕印章,而不是清代的印章,也不是該雜誌總主筆 陳啟正 先生引經據典,指出為乾隆皇帝糾工製作(稍後再說明),其螭龍造型為典型漢代螭龍,加上第三隻小螭龍玉綹的沁色,還有形制,非清代之物。中國西漢呂后玉璽在1968年發現於陝西咸陽渭河北原韓家灣公社狼家溝。正方形,邊長2.8釐米,高2釐米,重 33,螭虎紐,和闐白玉,四側刻雲紋,印面陰刻「皇后之璽」4字,如下圖,是已發現的最重要的古代璽印之一,現藏西安博物館,兩者螭鈕之形制相類似,下為四方型上為金字塔形覆頂,呂后之璽四側刻雲紋,此璽卻沒有,似有被磨掉之可能,以Fit尺寸。


 


 


     


 


 


當然以其氣勢與格局,屬於帝王級應無問題,數量也是稀有,玉質泛玻璃光屬於上等籽料,顏色真正嚴格說起來並不是青玉,他有一個歷史的專有名詞,稱之藍田水蒼玉,在《太平御覽》引《玉璽譜》:秦傳國璽,以藍田水蒼玉為之,刻魚、蟲、鶴、蟮、蛟龍,皆水族物。大略取此義,以扶水德。秦得藍田玉,制為璽,八面正方,螭紐。命李斯篆文,以魚鳥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或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藍田水蒼玉,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所謂藍田,即蔥嶺(崑崙山)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從引起後世人的紛爭。此處藍田者是指崑崙山和闐玉,水蒼就是青中帶綠,是西漢前被當時認為最尊貴之玉,通常被選為帝后璽不二之選。很多人不知道水蒼玉長得怎樣,此顆就是上等水蒼玉。


 


西漢前崇尚青色,以青為尊,東漢以後才以白色為尊,因此該顆印章正為西漢之螭龍鈕帝璽,質地如同《太平御覽》引《玉璽譜》所描述秦之傳國璽尊貴水蒼玉,在質地上是很好的藍田水蒼玉(和闐籽料玉質),雕工精美與三螭龍之佈局優美,符合質、形、色、希之標準。


 


但是一個有趣問題來了,為何漢代之螭龍鈕璽變成清代乾隆皇帝之閑章帝璽?這之間有很多疑點與假設了,根據我的經驗,論述如下:


1.                 印章是乾隆得此寶印,太喜愛了自己叫人磨掉重刻。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清代很多帝后印章,是使用元明的舊皇印章重刻,歷史有記載。


2.                 印章是民國初,民間按圖索驥,磨掉仿刻,這也是可能的,因為民國初年太多印章出土,為求更有價值,鄉下不是真正行家,常幹出這種事,在玉市常看到各種牛首不對馬嘴之事發生。在文革後,甚至刻上自己大名都有。


 


除了這兩種可能外,也許還有其它諸多可能,假如是第一種,那是沒有問題,無論在價值上或歷史文化上都OK,可惜就是不知原來在漢代是誰的帝璽而已。假如是第二種就很有問題,因為在歷史文化角度,全遭破壞,唯一僅剩就是一顆絕佳玉質漢代帝璽,被磨掉重新仿刻的帝璽。


 


但有人會說已經比對北京故宮博物院編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清代帝后璽印譜」第五冊 乾隆卷一、頁六之印文相同。各位看倌,假如以這樣標準是不行,因為印譜只有印文沒有印璽之造型描述,高仿者皆可按圖施工,因為印譜是公開的,有心人只要挑選到大小尺寸合適,就可以進行改造。


 


絕不是如古美術總主筆 陳啟正 先生好像為拍賣公司賣膏藥般在另一本雜誌(ARTIVESTMENT典藏投資)用斗大標題說:故宮看走眼了嗎?乾隆御覽之重現江湖。故宮這次可能走寶了!......經筆者多方資料比對,確信為乾隆鈐用於宮中藏書畫上的乾隆御覽之寶無疑其文中所引經據典,其中說道: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內務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的資料記載,乾隆元年 正月初四 :「司庫劉山久來說,太監毛團、胡世杰交銅寶一方,傳旨:著刻『乾隆御覽之寶』欽此。於正月初十日篆得陰文、陽文字樣二張,司庫劉山久持進,交太監毛團呈覽。奉旨:著准陰文,欽此。」。裡頭已經明明白白交代銅寶一方,又不是玉寶一方,此描述乾隆選擇陰文而不是陽文,在記載中從未提到使用青玉製作乾隆御覽之寶璽,就算在《乾隆寶藪》中眾多乾隆御覽之寶的閑璽,也沒提到製作材質與形制,陳啟正先生這樣的論斷是很有疑慮。


 


本人覺得乾隆皇帝是懂寶貝之人,品味很高,雖然是破壞古文物慣犯,通常只在寶物中留下名號,不會去破壞原古物之特徵,更不會去破壞如此漂亮之漢帝璽重刻上自己名號,萬一此帝璽是漢末帝,在印相學豈不是更糟糕。至於是不是有他因素,因此剩下的空間,就留給大家去想像了,到底真相為何。


 


但另一個衍伸的Issue,故宮專家水平難道如 陳啟正 先生所描述看走眼嗎? 我想不會的,因為故宮專家有他們嚴謹的一套標準,這是我常說學術就是要精準與嚴謹。相對地,在我的標準裡,假如一個雜誌總主筆撰寫這樣文章為拍賣公司似有抬轎之嫌是很危險,最後會傷到雜誌公信力與自己誠信,我是雜誌長期訂戶,本人不認識陳啟正先生,對於這樣類似藉學術探討之名作隱藏性行銷作價之嫌的文章,實為不妥,真就是真,假也不會經過拍賣會就變為真,好與壞、真與假人心自有一把尺,萬一誤導別人,作出錯誤決定,雜誌擔待得起嗎?真的要慎思。


 


正確態度應該提供更多角度去客觀探討,提供更多正確資訊,假如單純以印文的比對,很容易失去真相,因為現代製作技術太厲害,絕對可仿出,應該從多角度如時間、量、質、形、色去探討,才不會太過於冒然。就此案本人不是否認其可能為真品,僅提供更多思考層次去了解此璽,為何漢帝璽會變成清帝璽?


 


 


PS. 拍賣後之資訊:

謝謝huang兄此訊息,在此期古美術典藏雜誌,也專文分析與報導此次宇珍拍賣,特別提到是由山西買家所購,由王定乾先生代購。


但我還是認為有爭議之印章,上次Rocky兄也提到實際印譜之尺寸為11.3cm,非此顆印章12cm,尺寸誤差近6%,這樣誤差值在科學上也很難被接受。


 


此外您也看到上次傳國璽組之玉材質與此璽相似,環境良好下,可以兩千多年如新,此顆帝璽要不是有綹,又如您所說曾入土過,很難合理說明,第三隻小龍會沁出如此,就像春秋玉閣格友在本文所回應,需要長時間才有可能,所以我文中才會斷老玉重雕,是有所本,如今連尺寸也不對,我看是連乾隆皇印璽都不是。


 


雖拍出天價,在jeff心中現在是Fake多過爭議性了。


 


我謝謝您的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