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收藏心得漫談(二)  


與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分享


 




112mm x 85mm x 15mm, 252g,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


玉斧象徵軍權


與上次無敵令牌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二者皆是建元款之軍事用途


漢武帝入陵寶藏中,如秦始皇兵馬俑


繼續指揮地下軍團,象徵君權行使軍權


 


中國儒家思想天人合一,講求的是克己復禮,維繫社會安定,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為歷朝歷代帝王所喜愛,專擅後卻演變成為封建社會;道家思想天地人一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道是萬物賴以生存的軌跡,道是一本散萬殊,道是符合人性與自然,儒是符合治世與群體互動。同樣地品玉或評玉也是一樣,'天、地、人'相對於'真、善、美',以及'質、形、色'也,天如本質或材質,地如色澤或沁色,人如雕工或創作,美玉應包括質、形、色綜合考量缺一不可,材質好需要好的雕工與美麗色澤襯托出來。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


白玉斧帶水銀沁與朱砂沁,


獨角天祿留白中帶朱砂沁絲與水銀沁點


雙螭吐水呈烏黑之水銀沁


斧身帶皮,受地熱部份雞骨白,礦缺入水銀沁絲


歲月的調色,自然古樸,猶如大師級之天然作品


令人痴醉,百看無厭,讚嘆再讚嘆,


大自然環境與創作者鬼斧神工,經兩千年合作,


再度呈現給世人,如此美麗與蒼桑和諧


本人所選玉質皆以不入刀之優良玉質為主


正所謂:質、形、色兼俱


真、善、美完美組合


 



美玉一直被古人賦予「君子」的象徵,君子比德,乾隆喜愛對美玉留下「比德」落款,所謂「君子五德」之說,色澤溫潤是為「仁」,表裡一致是為「義」,聲音舒暢清揚是「智」的表現,寧折不彎而「勇」,「潔」則是指玉的斷口不鋒利,不割手,緊密的質地以致滑膩不沾。只不過現今一提到玉,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多為翠玉、翡翠,殊不知這些有色玉是在明末清初才傳入中國,真正代表中國玉與古書所記載之真玉,一般指和闐玉(崑崙玉)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

白玉質溫潤,泛油光,獨角天祿拱身更顯可愛


 



本文承續上次發表文章來討論Color: 色—色澤 ()-地,屬於「真、善、美」中的美,屬於「天、地、人」中的地,所謂色澤包括材質顏色,計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等;沁色可分朱砂沁、水銀沁、石灰沁、丁金沁、鐵銹沁、銅綠沁等,此外尚包括光澤、透明度與皮色,後面將一一討論之。


 


玉之所以呈現各種顏色,是因其組成礦物質有關,對以可見光(白光)不同波長吸收程度有關,除外也跟礦物組成中含有色離子與晶體缺陷相關,如碧玉之綠是與鐵子含量有關。不過這些是屬於地質學的範疇,適度了解即可。至於透明度是指透光程度,通常以2mm厚度為準,光完全透過稱之'透明',光完全不通過稱之'不透明',至於部分透過稱之為'半透明',和闐玉屬於半透明。


 


時代對玉之顏色有不同喜愛,正如潮流流行般,在西漢前對玉的顏色崇尚青色,在秦代傳國璽之記載在《太平御覽》引《玉璽譜》:秦傳國璽,以藍田水蒼玉為之,刻魚、蟲、鶴、蟮、蛟龍,皆水族物。大略取此義,以扶水德。秦得藍田玉,制為璽,八面正方,螭紐。命李斯篆文,以魚鳥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或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所謂:藍田水蒼玉,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指出,”藍田即蔥嶺(崑崙山),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從引起後世人的紛爭。此處水蒼玉就是青中帶綠之玉。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

獨角天祿經千年歲月裝扮


神情顯得蒼老,但不失有神


建元款動物表情各異,卻栩栩如生


 



到東漢以後,崇尚白色迄今,從《禮記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與《後漢書‧輿服志》:至孝明帝,乃為大佩,沖牙,雙瑀,璜,皆以白玉。從記載中,可見溫潤如脂的白玉,受貴族王公、文人與士大夫的喜愛。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


饕餮獸之LOGO,很熟悉吧


像Versace的LOGO,


像歐洲貴族的圖騰


 



現今市場以羊脂白玉為尊,如脂之純白色或白色為正色,微青微黃者次之,偏紅為下品;至於青白玉、青玉玉色宜清淡,黃玉、碧玉、墨玉、以色澤純正為佳。有關亮度是以有流動感的水光為佳(俗稱水頭或玻璃光),蠟光、啞光次之。


有關密度,其質地細膩的美玉密度較大,有明顯的沉手感,份量感覺要沉甸甸。和闐玉密度在2.96~3.17,簡易測定方式,使用阿基米得浮力原理,將玉先秤重量,然後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秤溢出水的重量,兩者相除即比重。


至於均度,好玉呈半透明狀,内有薄霧絮狀物,玉質均勻,無明顯雜質,煙霧狀、粉塵狀次之,顆粒狀質地以及伴有較多玉花綹裂的又次之,石性較重、透明度極差的為下品。


至於皮殼或皮色,市場上一味追求帶皮色的仔料,對於帶皮與不帶皮,在市場上的價格差異很大,這是一個扭曲的認識與市場炒作,最早美玉希望純淨而不喜留皮,後來適度留皮,在藝師巧色巧雕下更加耐看,到乾隆皇帝常在玉器適度留皮殼,使玉器更加出色。


一些商家了牟取高額利潤,採取各種手段在玉料上造假皮,傷害消費者,簡易鑑定方法,使用酒精或松香水用力不斷擦拭,掉色者為假皮,是燒上去,最常造假為金色皮殼。


皮色通常可以用來鑒別和闐玉是仔料還是山料,並非是和闐玉的真正價值所在。玉石上的皮是在億萬年來由於地質中的化學反應在玉石上形成的各種皮色。皮對和闐玉來說,只是玉體的外包裝,是玉體的衣服,先有玉後纔有皮色,皮是美化玉體的裝飾品,一味追求皮色,似有本末倒置之嫌。(待續)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


兩千多年前藝師創造此饕餮獸的LOGO


再經歲月與環境染色後


更現貴氣與沉穩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


饕餮獸之LOGO,很熟悉吧


像Versace的LOGO,


像歐洲貴族的圖騰





漢武帝建元款獨角天祿雙螭白玉斧


饕餮獸之LOGO,很熟悉吧


像Versace的LOGO,


像歐洲貴族的圖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rof. Chang  的頭像
    Prof. Chang

    Prof. Chang 的部落格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