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器琺瑯彩嬰戲鼻煙壺
製作時期:乾隆年製
高: 5~8公分 口徑: 0.7公分 足徑: 3.5公分
孔子說:雖小道亦有可觀焉,我想形容鼻煙壺是最好不過,雖然我的主要收藏還是以玉器為主,但此掌握之地竟也包含乾坤,令人嘆為觀止,不可小覷。
此器從材質、器型與製作工序,已經將古代幾個收藏大項目:書畫、瓷器、與雜項全包在這掌握乾坤之器中。正所謂:器中有型、型中有藝、藝中有畫、畫中有境、境中有意、意中化無。難怪此器能夠令古今中外收藏人士著迷,競相追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足,無不囊中有福(壺),隨時可以掏出欣賞與交流。
2011兔年祝大家新年快樂--淡然自足、還璞歸真
乾隆年代是個富裕的時代,文風、工藝鼎盛的朝代
鼻煙歷史
在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相當盛行,原產於美洲,1503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印地安人有吸食鼻煙作為禦寒、提神與去濕的習慣,哥倫布與船員將此習俗帶到歐洲諸國,從此開始流行,成為一種時尚。
在明朝末年時,歐洲傳教士將其帶入中國,此時其所裝盛之器稱作「煙瓶」,雖在明末清初吸聞鼻煙並未廣範流行,但對於煙瓶的造型卻一直在改進中。到了清代鼻煙逐漸風行了起來,於是各色各樣的鼻煙壺蘊育而生。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藥瓶盛放鼻煙,後來利用了利用瑪瑙、陶瓷器、玻璃或象牙等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這種盛具,被人們稱作鼻煙壺,中國鼻煙壺的製作相當講究,加上雕鏤細膩的圖樣。
還樸歸真,童真是最美
無論瓶與壺,在明代時絕對沒有為鼻煙特製而成的器物,基本上在當時有兩類:一種為西洋的原器;一種為舊日的藥瓶。大概那時嗜好鼻煙之風,尚未普遍形成,用的人少,所以舊存的藥瓶,還足夠應用。
到了清代,對於鼻煙的嗜好,極為風行,原有的器物,不足應用,於是多創生新意,製為新器,爭奇鬧異,千種萬式,無不俱備。至於皇帝御用,尤為精絕。而且康雍之際,天下平定,物皇民豐,百工藝事,無不特求修備,何況鼻煙壺又是日常使用物中最常用者,人們終日握持,片刻不離。即使平民百姓尚且審慎選用,御用煙壺,必定為御用物中最精妙之品,所以清代御造的煙壺,屬清代器物中最佳之品。
康熙朝時,雖然開始特製煙壺,然而數量有限,傳世不多到了雍正之世,對於煙壺的製造,才為人注意,產量比前大增,式樣也比前朝更為新奇。而且,不僅僅限於國人刻意製作,西方人士為求得中國的歡心,也多貢獻佳美煙壺。例如雍正三年 (公元1721年),意大利教皇除進獻鼻煙外,並貢獻各色玻璃煙壺、咖什倫煙壺,各種寶石煙壺、素煙壺、瑪瑙煙壺等,種類極為繁多,質料也多高貴,式樣新奇,作工精巧,都堪稱珍寶。到乾隆朝時代,鼻煙壺的製作,尤為繁多,數量已不可屈指計算 嬰戲金鯉魚,在此祝格友:富貴年年有餘 康熙三十五年(1696)設料器作,嘗試仿效國外玻璃鼻煙壺製作,使用琉璃(玻璃)加礦物彩製作精美料器鼻煙壺。康熙五十六年(1717)請法國琺瑯工藝家到清宮造辦處琺瑯作坊任匠役長,將琺瑯彩技術製作料器琺瑯彩鼻煙壺,到乾隆朝宮廷此技術逐漸臻於成熟,近一步製作融合工藝與書畫集於一身的小天地之精美絕倫鼻煙壺,作為贈送功臣與國外使節最佳禮物,反成為歐洲貴族爭相收藏的寵兒。
雍乾煙壺.堪稱珍寶
。
民國改元.鼻煙轉衰
大量製作優美煙壺的風習,既然已經養成,以後各代皇帝地無不努力製,精巧程度雖然比雍乾之世為差,但製作數量仍日益增加。民國改元,嗜好鼻煙之風漸衰,從此以後,製作煙壺的人日益稀少,市場上出現的煙壺,大多是前朝所遺。
型制的變遷
在清朝,煙壺是最講究的日常用物,所以凡是奇玲異寶,只要有可能製作煙壺的,無不採用。其中最名貴約有珍珠煙壺,即用珍珠挖製而成,其大小可以推知,其價值亦可推知。各種紅藍寶石煙壺,純綠的翠煙壺,翡翠煙壺,無不應有盡有。即使瓷、玉之品地無不精美絕倫。惟獨往時造壺,取便適用,式多別異,器不逾寸,而且有小如指節的。嘉慶朝後,才開始轉向型制寬大,漸漸發展到滿手才能把握。最初,壺的口徑有的超過四分,後改而窄,不能超過二分,說這樣瓶中煙的氣味不旁洩而出,這也確實有道理。
誇富炫耀的象徵
從盛煙用的角度講,每人持有一、二種器具就足夠了,玻璃質或瓷質都行,不必需要其它許多貴重的質料,五花八門的式樣以及許許多多的器物。實際上的情形卻不是這樣。鼻煙壺的質料,無所不有,式樣無奇不有,一言而蔽之,就是:「鬧富」罷了,誇耀而已。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遂使煙壺具有今日的身價,今日呈現出來的精美。
在清代使用煙壺,極有分寸,任意所為是不行的。煙壺雖為玩物,但有重要的經濟內涵,在當時必須用心研討,否則有損身份。常因使用煙壺不當,而損害社會地位的事情,經常發生。到晚清煙壺幾乎成為人人必備之具,即使自己不愛好古玩,不收藏古玩,也會有嗜好鼻煙,收藏煙壺。在當時鑑煙壺等於交際應酬,友朋會晤之際的第一件事,就是互惠鼻煙,以示恭敬之意,宛如今日招待友朋,首先必須敬奉煙捲相似。
晚清友朋見面,互惠鼻煙,也屬於這類禮節。其次,互相鑑賞煙壺,盡管跡近炫耀,但是實際上也是友朋會晤極其適當的儀式。它相當於今日的談天。友朋晤面雖有重要的事情相商,也不能一開口就提出,必定要經過一定的談天程序。談天尚須無話找話,無詞生詞。互相交換觀賞煙壺,便能生出許多話題,所以,賞鑑煙壺是非常高明的交際應酬方法。然而終年使用同一種煙壺,使友朋晤面時無話可說,也屬對朋友不尊敬的一種舉動,這就是必須經常更換煙壺的道理所在。
據說,清末某大老謀取郵傳部大臣之職,從歐洲購來紅藍寶石煙壺各一件。藍寶石歷來比紅寶石貴數倍。當時操縱政權者實為西太后,而東宮不管政事。其氏所購買的藍寶石煙壺,價為十萬兩 ,紅寶石煙壺只花三萬兩,自然是以藍寶石進呈西太后,紅寶石煙壺進呈東太后。後來宦官向此人索要門包。,此人拒付,宦官於是在西太后面前進行挑撥說,此人以紅煙壺進呈東太后,而把藍色煙壺送太后,揣測其意,必定是以為太后不宜用紅煙壺,因為東太后為正太后。西太后聽到這番話,非常惱怒。最後因煙壺顏色差異區區小事,某氏不僅未能達升遷的目的,反而失去現有的烏紗帽。真是花錢反買罪。由此可見,煙壺選用確實不能掉以輕心。
又如某總督掌管東三省時,吉林某都統貢東珠煙壺一件,某氏把它進獻於慶親王,慶親王一看,知道其為洋珠質料,就把某氏嚴勵申斥了一頓。後來那位進呈東珠煙壺的都統,竟然由此丟宮。估計這位都統是從俄國人手中得到件東珠煙壺的,而不是產自松江,這位都統以為能騙世,豈知倒由此失官。像這一類的事件非常多,不便縷述。總之,煙壺的運用在當時是一件極為煩難的事情。
(節自:http://snuffbottle.t35.com/Chineseframe.htm)
從明末到康熙年間,對於鼻煙壺的鑑賞相當流行,直至今時今日,中國古代鼻煙壺依然是許多古董收藏家的愛好。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春冰室野乘》里說,孫士毅在乾隆接見時,送給皇帝一隻鼻煙壺,和珅在途中向他索要, 他不肯給。後來和珅直接向皇帝索得,可見得和珅的權力之大,與鼻煙壺成為社會流行時尚之證據。(維基百科)
清代玻璃製作的鼻煙壺稱為料鼻煙壺, 料器分為亮玻璃(透明如水晶) 和涅玻璃(如凝脂白玉) 兩大類, 涅玻璃有著如美玉般的質感和色澤, 在清代僅有內府造辦處具有製作此種玻璃的技術條,尤其以乾隆年製最為精采,作工也最為細膩,圈足、足內以藍料書 “乾隆年製” 四字乾隆年製楷書落款。
竹報平安
玻璃鼻煙壺造型十分特別, 除常見一般扁圓形的鼻煙壺外, 尚有筒狀般的壺腹十分可愛, 像是個 “鼻煙筒”, 也像是一座小饅頭山, 更有四角形、天球瓶、棒槌瓶、葫蘆與瓜類等各式各樣造型,壺頂搭配一個袖珍型的各色圓珠鈕蓋,蓋連銅匙, 頭小身大, 更添趣味, 鼻煙壺係有凝脂白玉般的涅白地玻璃製成, 周身散發出寶玉般溫潤的色澤, 將它把玩在手中, 細膩的質感, 有種優雅與幸福滿滿的感覺,也有清料透明之亮玻璃為壺身,加彩與套料,各色各樣精彩萬分,令人愛不釋手。(節自Ginger部落閣)
料器琺瑯彩鼻煙壺是屬於畫琺瑯之ㄧ種,以料胎畫琺瑯難度最高,料胎本身是玻璃,與琺瑯彩的熔點非常接近,火候極難掌握,溫度低則彩釉不開,溫度稍高,釉雖開,但料胎已變形,此火候又沒有一個固定的溫度,要因料胎大小,壺壁薄厚不同而變化,全要憑燒壺者的經驗, 燒制過程中溫度的變化亦很重要,升、降溫稍快則壺胎隨時可能炸裂,因此,當時它的成品率是極低的,可見料器琺瑯彩之鼻煙壺相當珍貴。(節自:http://tw.myblog.yahoo.com/kao-hung/article?mid=4917&prev=4918&next=4848&l=f&fid=1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