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藝品拍賣熱 鑑定素質無人管


中時 更新日期: 2007/12/25 04:39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近年熱潮不斷,拍賣場次與藏家數量持續擴大,但攸關藝術品真偽與身價的鑑定師人才,卻出現素質不佳常常看走眼,甚至與拍賣行聯合造假的卑劣行為,引發誰來鑑定把關鑑定師問題。



 據《解放日報》報導,目前中國藝術品交易最常見的鑑定人有三類。第一類是藝術創作者的家屬,是藏家首選。拍賣會上難以鑑別的繪畫藝術作品,通常會請教家屬看法,且具一言九鼎說服力。



 藝術家後代組成協會或聯誼會,也具備一言九鼎實力,但面對拍賣市場還是偶有意外。像上海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投拍的陳逸飛油畫《責任》,家屬曾出面指稱非陳逸飛作品,但該畫仍以二二○萬元人民幣(下同)起拍,最後以六百萬元落槌成交。



 第二類則是一些常在平面媒體、電視節目為公眾鑑定文物的收藏家。這些人平常開班授課或講座時,常以自身收藏品為講解,具一定鑑別能力。第三類則是專家與學者,當中包含博物館界人士,以及持有文化部門或文物機構頒發證書者。



 儘管拍賣市場上可供諮詢的專家不少,然市場實際運作卻問題百出。日前北京拍賣市場出現由台灣人引進的四件國寶級藝術品,總估價高達七二○○多萬元,隨後證實一件《戰國至西漢年間九鑲帶鉤》,及兩件《東漢御用漆器》都是贗品。另一件《春秋四羊青銅器方壺》則難以確定真偽。曾鑑定這四件文物的一位專家事後坦言,「自己對漆器不很瞭解」。



 目前在江湖上打著「文物專家」旗號行走,專門鑑定藝術品的行家如過江之鯽,問題出在中國根本沒有一套具公信力的鑑定師審核機制。業內人士指出,在鑑定師發證單位部分,只要跟文物、文化有關聯的機構都可以發證,導致各種鑑定師、文博顧問滿天飛。鑑定結果的對錯並無獎罰,鑑定錯了說聲看「走眼了」,或是來句「這是難免的」推託之詞,通通都沒事,也難怪中國藝術品會爭議不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