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橫流‧藝術落難
典藏古美術 2007/11/30
10月上旬甫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的耀眼佳績,又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期望和討論。包括瓷器工藝品、宮廷藝術、中國書畫、華人當代藝術在內的六個拍場,寫下了總成交金額11億9,600餘萬港元的華人拍賣市場新紀錄...
【文/熊宜敬;圖/張禮豪】 

中國藝術文物市場,看樣子還會熱鬧一陣!10月上旬甫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的耀眼佳績,又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期望和討論。包括瓷器工藝品、宮廷藝術、中國書畫、華人當代藝術在內的六個拍場,寫下了總成交金額11億9,600餘萬港元的華人拍賣市場新紀錄。

當紅的華人當代藝術繼續攀高,中國書畫也漲聲不斷,宮廷藝術競價連連,瓷雜項目精品搶手;似乎,這個成交額新紀錄的締造,已是藝術各類品項全方位的護持。最起碼,香港蘇富比秋拍反映出這個事實;而另一個事實,就是中國新興「買家」的購買力,已成為香港拍賣客層的新主流,這當然不脫離中國經濟力持續快速發展之下,新富階層陡增的現實面,同時,絕大多數中國買家對藝術品「投資」的「極度樂觀」,也是造成勇於競標的主要原因。











中國經濟發展熱度持續上揚,社會越趨富裕。
中國經濟,對全球中國藝術文物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已是不爭的事實,依照大陸股市、房市「熱炒」的金錢遊戲套路,也正如火如荼的在藝術文物市場上如法炮製,這對藝術文物市場的長期發展而言,是喜?是憂?值得深思。

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黃金週」,是一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奇特措施,而這幾年「黃金週」所帶來的消費力,也直接證實了中國的經濟力愈來愈強。1990年代末期,中國因為面臨通貨緊縮問題,為了刺激國內需求與消費,國務院於是頒布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明訂每年春節、「五一」勞動節及「十一」國慶日法定休假三天,並調整前後兩個週末、週日雙休,形成每年有三次七天的長假,希望能藉此刺激民眾利用長假出遊、消費。

1999年,中國第一個「黃金週」正式展開,當時全中國出遊人數為二千八百萬人次,長假所發揮的「假日經濟」效應開始顯現,而隨著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人民的消費力也跟著跳躍式提高,長假出遊人數飛躍成長。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今年(2007)「十一」黃金週中國出遊人數已達一億四千六百萬人次,約是第一次黃金週的5倍。而民眾財富的不斷增加,使消費力也愈來愈強,今年「十一」長假,七天之中,全中國消費零售總額就達人民幣3,500億元,比去年「十一」成長了16%;這其中,還未包括與日俱增的「境外旅遊」消費。

熱門的旅遊城市與景點,更因「黃金週」大發利市,這有點像台灣百貨零售業每年舉辦的「年中慶」、「年終慶」、「週年慶」一樣,都能吸引強大的消費能量。如今年「十一」長假一開始,北京故宮連續四天遊客人數超過最大容量,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風景區皆人滿為患,四川九寨溝今年「十一」更不得不下猛藥,首次實行「遊客總量管制」,以免破壞自然生態。











當代藝術項目兩年間爆紅,有人說「北京798」已成為「藝術工廠」。
而上海恰逢國慶日、特殊奧運會和旅遊節「三節」效應,10月1日當天就湧進了66萬人次的觀光客,七天長假超過了420萬旅遊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同時,10月7日在上海展望中心閉幕的「上海假日樓市」,四天展期中,來房展的看房人數超過12萬人次,比「五一」期間還多出逾四萬人次,創下「假日樓市」觀展人次新高。此外,由於長假期間股市休市,又逢國際金價近期不斷攀升,「十一」長假期間的投資者紛紛轉進黃金市場,上海一家銀樓就表示,今年「十一」生意比去年上升近5成,尤其許多人都愛買金條,其中一位客人更一口氣買了20多公斤的金條,價值人民幣400多萬元。

香港,一直是中國遊客的最愛之一,今年「十一」黃金週,就有逾45萬中國遊客到香港旅遊,而且不少旅遊團還是「套裝」,順便讓中國遊客在香港銀行開戶買股,或是投資房市;由於深圳部分房價貴得離譜而乏人問津,不少房仲公司就藉長假期間從深圳招攬「炒樓團」至香港看房、買房,而且中國新富出手大方,一位豪客就一次在港購入三套房子,價值近3,000萬港元。

從一個「黃金週」的消費力即可見微知著,瞭解到現今中國經濟發展的熱度仍持續上揚。不過,在功利主義成為社會價值觀的主流之後,盲目崇拜財富、金錢至上的觀念,已對社會人文素質的提升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這種「唯利是圖」的負面作用,很不幸的,也成為原本品味較高的藝術品拍賣行業「淪落」為投機、炒作的元兇。

中國的「富豪」愈來愈多,從經濟改革開放初期令人豔羨的「萬元戶」,20年來即跳躍到以「億」為單位的「億元戶」,就可瞭解到中國民間的財富累積速度是何等驚人,而這些富人的消費,對藝術品市場的貢獻也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只是相較於成熟國家的藝術市場,在「觀念」上還需要更多「人文素養」的提升和導正。

在中國,怎樣才能稱為「富豪」,今年8月中旬胡潤公司曾公布了一項「富豪消費門檻」,即每年要為享受富豪生活付出的成本約人民幣3,790萬元。胡潤公司估計,今年年中為止,有這樣消費能力的富豪,在中國大約有15萬人;而年消費力人民幣1億元以上的則約3.5萬人,年消費人民幣10億元的有二千人;年消費力逾人民幣100億元的頂級富豪,則超過50人。

10月10日,「胡潤中國百富榜」上,經營房地產的「碧桂園」接班人楊惠妍,以26歲之齡、人民幣1,300億元的資產高居榜首,並且同登富比士亞洲最富有的人。胡潤公布的中國百富榜中,今年上榜門檻仍以人民幣億元為最低標準,上榜人數已由去年的五百名增加到八百名;而進入前十名的門檻,也由去年的人民幣100億元躍升到33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百富榜中出現了19個新面孔,同時,中國前八百名富豪中能掌握實際年齡的,就有71人今年不滿40歲,其中11個年輕人更擠進中國最有錢的50人之列,26歲的楊惠妍更高居榜首。

「年輕化」,似乎是中國向世界舞台躍進的一項既定政策,政府領導階層50歲左右的比比皆是;中國文博界中的博物館領導階層,大部分也都在40歲到45歲之間。如今,會賺錢的人也愈來愈年輕,「世代交替」,在中國正展開全面性的換血。(更多精彩內容詳見《典藏古美術》)

【請見典藏古美術2007年11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