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



馬維建痛批 藝術拍賣公司是金光黨   20071218    寄給朋友



記者(  朱漢崙/專訪)




 「藝術講究的是真實、純淨,但最近二年來,藝術交易市場很多卻是在『騙』,很多行徑,跟『金光黨』已沒什麼兩樣!」對於近來拍賣市場炒作名畫風氣,元大金控總經理馬維建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道出肺腑之言。


 這也是他第一次對於藝術拍賣品市場的亂象,說出重話。


 身為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長子,也是金控總經理的馬維建,集團事業的未來規劃,是父親倚重的接班人,私人收藏上,更是藝術圈公認,趙無極、林風眠等畫壇大師作品的收藏行家;然而,收藏眼光獲得藝術圈肯定,拍賣市場為炒作名畫放出的謠言,也使馬維建不堪其擾,直言:「這種金光黨式的騙法,會讓好的藝術家不知如何創作,越來越縮手!」 投機風熾 行情炒得離譜 接受專訪時他坦言,身為一位收藏者,不願意被捲入商業競爭、被當成炒作話題,也點出當前拍賣市場須省思之處,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對於收藏,你的朋友形容你「不收則已,一收驚人」,很專一,不會三心二意,像趙無極的畫就是這樣,可以談談嗎?


 答:藝術是洗滌人心的東西,收藏趙無極老師的畫,對我而言,是日常生活的紓壓,也是欣賞,但絕不是「競賽」。不過很遺憾,原本藝術講究的是真實與純淨,但近二年來,台灣的藝術交易市場充斥著「騙」,我知道,市場上一向有很多投機行為,但不能投機到讓藝術家沒有心情投入創造。


 造謠拉抬行情 價格失真 我舉一個最近發生的例子,一位四○歲左右的國內畫家,我很欣賞他,所以就去畫廊買了他的畫,外面的人一聽到我買他的畫,就跑去畫廊,一口氣收購很多他的畫,然後在市場上到處拿我的名字宣傳,叫人家來買畫,結果一張三○至五○萬元不等的畫,行情竟被炒作到一六○○萬元! 這讓畫家很不舒服,認為作品被商業化了,有心在藝術上創作的畫家,不會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如此對待。


 問:價差真嚇人,拍賣市場炒藝術品的價值炒過頭了吧?


 答:是啊,簡直是「金光黨」的行徑,只會讓好的藝術家不知如何做事,這些價格都是騙人的,收藏家自然不願意投入這種價格失真的交易。


 好的藝術家在意的是創作的質,像我先前聽趙師母(趙無極之妻)講,趙老師去年只完成三件作品,很多在創造過程中,因力求完美而被自己毀過,保留下來最精湛的作品,現在拍賣市場上的炒作,對照來看有多諷刺了。


 再舉個例子。不久之前,有家拍賣公司拍了一幅八十年代趙無極老師的畫,炒作後,價格竟然被作到一億元以上,最荒唐的是,我還被謠傳去接手這張畫,事實上別講接手了,我連預展都沒參加,拍賣公司搞宣傳卻可以講成我去接手的,真的很離譜!


 還有另一家拍賣公司也是,竟然跟潛在買主講:「這張畫馬維建沒有喔,要是頂到了,『等於你對趙無極八○年代的收藏,已經超過了馬維建』!」把藝術收藏當成競賽,根本扭曲了藝術收藏的本質;對我而言,藝術收藏是要看「畫緣」,而不是比賽誰收的多。


 收藏淘汰機制 市場曲解 問:你的收藏有進有出嗎?


 答:有啊,我隔一段時間,會檢視一下過去的收藏,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以前的和新的經過比較,總會淘汰一些過去的收藏作品,把它們賣出去,但這過程,又被扭曲成另一種謠言。


 我有個長輩,他賣畫,市場上就講,「他得了癌症,快死了!」至於我,我賣畫,市場上的講法就變成:「我有財務危機。」 相對於股價,就是對股東最好的回報,一個收藏家最重視的,就是藝術價值,這種商業炒作,誤導好收藏家的選擇。


 我再舉個例子,前一陣子,香港林風眠的作品被收來拍賣,這一批作品,在畫廊都不好賣了,更何況拿到拍賣場?結果我們沒去買,市場上就在造謠:「是否馬家在倒林風眠的畫?」、「怎麼沒有出來『護盤』?」太離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