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鐵壺之美()


 



C.C.Chang


NUTN,Tainan, Taiwan


 



大明嘉靖如意財神鐵壺(公元1522年 - 1566年)


 


中國鐵壺長期來一直被忽視,加上市場似是而非的論調,所謂:中國沒有甚麼鐵壺、要不粗製濫造、造假作舊、不知用啥爛鐵製造,您敢用來泡茶喝嗎? 這些大都是賣日本鐵壺或炒作日本鐵壺的商家,故意放出來風聲,然後有太多鸚鵡學話,不明就裡,以訛傳訛,讓中國鐵壺蒙塵,其主要目的當然以賺錢第一,這是最不用功的一群文物販子,僅能用貶抑別人,來抬高自我身價,殊不知日本鐵壺文化來自中國,壺念音同"福",收藏茶壺,自古文人雅興之事,中國有茶文化,就是離不開茶壺,茶壺不僅有泡茶之茶壺,茶壺之材質除了陶瓷類外,更有金屬類的金銀銅鐵壺,當中更包含煮水之鐵壺,煮水之壺早已習慣使用鐵類,鐵類最佳,煮沸過程會釋放二價鐵之離子鐵,有助人體造血功能,增強免疫系統。


 


 



大明嘉靖如意財神鐵壺以中國聯字:招財進寶,商家最愛。每把中國鐵壺都有一個主題,此壺以財神手拿如意、兩童子攜錢貫,象徵招財進寶如您意,日進斗金延連不絕。這是商家最喜歡的茶壺,屬於商家壺。


 


在中國有茶文化開始,鐵壺已經大行其道,製作之精,創作之美,完全不比日本鐵壺遜色,尤其在明代宣德爐盛行之時,其冶煉技術也到達頂峰,不僅有所謂八煉銅、十煉銅、十二煉銅...等,到紫銅境界;同樣地,在鐵壺的世界裡,明代沿其冶煉與鑄造技術,在製作鐵壺技術上,已經非常高超,如同煉銅一般,每提煉一次雜質就去掉一次,再加上一些稀有金屬元素,就能煉鐵成鋼,但是鐵壺基本上使用鑄鐵,其含碳量超過2%,因此鐵壺在中國明代時期已經技術非常成熟,到清朝乾隆特別喜愛喝茶,在茶用具更是講究,其時代所製之鐵壺更具藝術價值,更是大放異彩,以後將陸續介紹。



 




大明嘉靖如意財神鐵壺以中國聯字:日進斗金,商家更愛不釋手,此壺不僅繞富祝福之意,其如意財神雕工細膩,錢貫銅子神韻憨厚,真是招財進寶,日進斗金。



 

因此說中國沒有鐵壺與粗製濫造,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中國鐵壺以實用為原則,中國鐵壺重量較日本鐵壺重,尤其明代與清初更是明顯,因其壺肉較厚,鐵質優良,中國鐵壺耐操,可用大火、溫火或電磁爐煮皆可,日本近百年已經演變為藝術創作,實用性較差,很多鐵壺是不能用大火煮,甚至名家壺建議就涼在櫃子,觀賞即可;中國鐵壺之壺嘴通常高過壺口,因此煮沸時較不會溢出壺外,日本鐵壺為美觀性,常將壺嘴製作短小,大都低過壺口,煮沸時溢的到處都是,很麻煩;日本鐵壺以吊壺為主,把手固定,收藏佔空間,中國鐵壺把手以活動式,易於收藏;中國鐵壺腹大,有容乃大之風,日本鐵壺為遷就美感,常放棄腹身之容量。基本上,中國鐵壺是以實用為原則,日本鐵壺在近百年已經演變為名家藝術創作,中國古早鐵壺不輸給日本鐵壺,無論在藝術造型或實用上,皆勝過日本鐵壺,因為當時中國強盛,工業水平較高。但不可否認的,日本近百年鐵壺製作精美超過中國鐵壺(清末、民初),因為上世紀是中國最黑暗的日子,如今這世紀是中國人又回到中國舞台。


 


 




大明嘉靖如意財神鐵壺(公元1522年 - 1566年),超過四百八十多年,中國鐵壺在壺底皆有年代之落款,此壺底有如意祥雲圈足,製作精美。一般使用砂模製作鐵壺,屬於重力鑄造,圖案花樣太過細膩,通常無法完全成型,必須二次加工,斬刀雕花,使之更加精美,此壺屬於二次加工斬花之作。



 

 



大明嘉靖如意財神鐵壺,壺蓋製作精美,如意雲紋環壺口,連枝纏花滿工,帶有波斯與北印度之恆都斯坦風格,此種紋路在瓷器與玉器皆被常用,證明當時社會流行之款式,作工細膩,令人嘆為觀止。


 


日本鐵壺文化不超過四百年之事,其受中國影響甚鉅,江戶時代天明期(1780/乾隆45年)古文書中載有「瓶」之名稱,由此可確知鐵壺在庶民間已經存在,但早在中國明代已經盛行鐵壺,成為日常用具,煮茶焚香操琴,成為中國文人日常雅事。而明治時代(1868~1912/同治7~民國元年),隨著日本茶道的推行,日本鐵壺的使用才更加普遍,眾多精美鐵壺因此產生,各種堂號、名釡師、工作室亦孕育而出,日本名家輩出,把鐵壺當作一種藝術,此時製壺技術已經超脫實用範疇,相對地,在中國則是視為理所當然日常實用之用具,此時戰亂頻繁,更本無暇民生用品之開發與創作。


 


 



大明宣德壽山福海鐵壺,距今超過五百年,精工製作,壺身以壽字蝙蝠為構圖。


 



 


 大明宣德壽山福海鐵壺製作精美,壺蓋以"壽、山、福、海"四子,斬花紋路優美,紋路繁複,以如意祥雲環繞壺口。


 


 


中國鐵壺之所以會產生這些負面論調,除了如上述有心人的故意貶抑外,尚有幾個重要因素,第一現世存量確實不多,按理數億人口日常用品之鐵壺,為何現今很少,主要原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大躍進的土法煉鋼,鐵壺被丟進去最多,那時代吃飽都有問題,哪有時間泡茶,鐵鼎鐵鍋有炒菜功能,還有用途,比較不會丟進去煉,那是吃飯傢伙。因此在文革大煉鋼時,大量流失中國鐵壺,造成傳世稀少。第二中國收藏雜項中,鐵壺本是不入流,是實用日常之具,中國可收藏之物實在太多了,不差鐵壺此項,沒人注意,銅爐、銅佛衍伸的藝術品,卻比較多,收藏品項較豐,反觀傳世鐵壺確實不多,正因為如此,此時中國鐵壺之收藏彌足珍貴。


 



大明宣德壽山福海鐵壺製作精美,鑄造後加以斬花,紋路清晰,壺嘴高過壺口,較不會煮沸溢出。


 



 大明宣德(1426-1435)為中國明朝第五個皇帝明宣宗年號,圈足蓮蓬,宣德標準落款,彌足珍貴



鐵壺是用鑄鐵(含碳量在2%以上的鑄造鐵碳合金的總稱,通常由生鐵、廢鋼、鐵合金等以不同比例配合通過熔煉而成)作成,古代製造技術可分:砂模(石膏模)鑄造,脫蠟製造兩大類。所造之鐵壺,因為泡茶會釋放二價鐵的鐵離子,有助人體造血功能,所煮沸之水,含有少量礦物離子,因此有如泉水所泡之茶,順口滑溜,不僅適合泡高溫之普洱茶,泡高山茶更佳清甜。


收藏中國鐵壺是偶然機會,朋友送我一把日本鐵壺,對於長期喝高山茶與普洱茶的我,使用鐵壺煮水後,所泡的茶確實甜美,猶如泉水所泡的茶一樣,口感滑溜,泡上一壺好茶,相得益彰。也因此引起我對中國鐵壺的好奇,上網查相關文獻,所有文獻資料幾乎找不到中國鐵壺之介紹,大都是日本鐵壺之介紹,日本鐵壺從中國引進,進而發揚光大,鐵壺在日本茶道扮演著重要角色,從早期關西京鐵製壺到現今南部岩手縣鐵壺流行,中國人到日本旅遊,指定要買的南部鐵壺,現今一把日本鐵壺基本上,萬元起跳,賣到缺貨,殊不知中國鐵壺更美更稀有,更值得收藏與保留。


 



影響日本鐵壺的標準款-乳丁鐵壺,早在五百年前中國已有此種款式了。


 


心想日本鐵壺從中國傳入,中國鐵壺在何處,最早的鐵壺是在中國誕生的,不過之後卻是在日本發揚光大。透過熟悉朋友用力找尋中國鐵壺,手上已有適度的量去研究與分析中國鐵壺,終於找尋到部分答案,才了解中國鐵壺之美,往後有機會將陸續介紹明代鐵壺與清代鐵壺之差別。


由於生鐵所鑄造的鐵壺,煮出的水口感較軟,用來泡茶,那是錦上添花,對泡茶有相益得彰之效。以前人們家裏用鐵鍋炒菜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一樣,用鐵壺煮水,一方面鐵壺會吸附水中的氯離子,另一方面鐵壺煮出的水中會釋放出鐵離子,可以補充人體每日所需的鐵質,還可預防及降低高血壓,對有高血壓的人很有幫助。


 




     大明正德(元年:1506 -1521)是明武宗年號



 


 


  鐵壺煮水用過一段時間後,會在壺內壁形成一層水垢,這層水垢也是鐵壺的保護層,有了它,鐵壺就不易生銹,所以不必洗掉,除非已經堵住出水口,造成出水不順,或水垢太厚,影響熱傳導效能。


    剛拿到的新鐵壺,必須多煮幾次,一直煮到所倒出的水是乾淨,尤其拿到舊鐵壺,必須做表面除銹整理外,更需要清理內裡,將百年來很厚鏽水垢,使用銅刷去除,銅質較鑄鐵軟,因此不會傷害到內壺,除去水垢後多煮幾次,讓所流出來的水是乾淨透徹,才可以拿來泡茶。


 



一把好鐵壺,與三五好友煮水泡茶,暢談古今,人生一大樂事



 


生鐵壺是以鑄造法鑄製而成,壺身粗重、聚熱快、保溫性佳,所以透氣性好,因壺身以生鐵鑄成,不銹鋼壺和玻璃壺不會透氣,所以水會煮老,生鐵壺煮的水,有甘甜的味道從舌尖傳 味蕾,喝起來真的不一樣。它具有一般茶壺所沒有的獨特性,以科學的角度而言,鐵壺的保溫效果較一般茶壺為高,並能軟化水質,適於泡茶(尤其是泡需高溫的普洱茶特別優),若以養生的觀點而言,鐵壺在煮水的過程中可釋放對於人體易於吸收的二價鐵,使其對於人體產生造血的能力增強,並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狀況,中國人早期反而較少貧血與日本人長壽的秘訣。


 


 


 


 


參考文獻:


1.      串藏之家,2009,日本文物~茶道類之鐵瓶(鐵壺) http://tw.myblog.yahoo.com/y57i57/article?mid=135&prev=271&next=119&page=1&sc=1#yartcmt


2.      姚琳琳,生活週刊,2008老鐵壺煮水泡茶"消毒身體,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sh.eastday.com/qtmt/20081025/u1a490978.html


3.      鐵壺入門():何謂()鐵壺http://tw.myblog.yahoo.com/jw!pWsXo46CFR4w8JcMv3ub/article?mid=4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rof. Chang  的頭像
    Prof. Chang

    Prof. Chang 的部落格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