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中王者───紫檀(華土覓珍)







  明  紫檀木雕靈芝紋几形畫桌
  □古召

  紫檀因其材質多呈紫黑色,故稱“紫檀”。《簡明生物學詞典》中載:“紫檀,亦稱‘青龍木’,豆科,常綠大喬木,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至9枚,蝶形花冠,黃色,園錐花序。分布于亞洲熱帶。木材紅棕色,堅重細致。一立方尺木材可重達52斤。”據說世界上有紫檀木植物約70種,質材最佳者有15種。
  紫檀木素有木中王者之稱,之所以珍貴,固然是因為材質色澤的美,其產地偏遠,處于深山密林之中,而且生長之緩慢,成材很難。據說每樹成材需800年之久,成材后質地堅硬,這是其珍貴原因之一。
  自古以來,我國紫檀木家具的使用是屬于帝王、達官特權者。隨著朝代的更替,珍貴的紫檀家具從皇宮、王府及達官權貴的宅邸等散落到民間,沉浮于社會之中,還有的珍品已流失于海外。很多的紫檀珍品,已被收藏家珍藏于密室。
  1994年紐約索思比拍賣中,一張中國18世紀制作的紫檀木桌,竟被拍賣到3500多萬美元,而且已被收藏于美國的堪薩斯博物館中。
  我國是世界上認識和使用紫檀最早的國家。據史書記載:始于東漢末期,晉崔豹《古今注﹒草木》中有:“紫梅木,出扶南而色紫,亦曰紫檀”。
  宋、元以前的紫檀木器物,除唐代已遠流失到日本,現幸存的几件棋具、小架外,很難舉出更多的紫檀實例,而這些已被正倉院收藏。
  明代,紫檀在我國大量使用,并使家具的制作藝朮水平達到了鼎盛時期。由于當時的大量使用,國內的紫檀樹木已基本采伐光了,朝廷便派官吏到南洋諸島征辦,遠征的船隊將紫檀木源源不斷地運到國內。到了明朝滅亡的時候,外征的紫檀木匯集到中國,分別儲于廣州和北京。這次掠奪性的采伐,竟使紫檀木的來源枯竭,從而使得紫檀木成了世界上的珍稀木材,身價倍漲。在清代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紫檀木,要如數地上交朝廷。
  清朝統一后,直至雍正年間,紫檀家具的制作,開始形成規模,鼎盛時期為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特別喜歡陳設,能工巧匠殫精竭慮,歷時數十載,制造出了數量可觀,在歷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貢做”的紫檀家具。其中流傳至今的已成為稀世珍寶。到了清代后期,歷代屯積的紫檀木已日漸稀少。
  紫檀木質地堅硬,紋理纖細,色澤深沉,情趣凝重,華麗而內斂。古代的匠人,經歷代研琢,制造出的嚴謹精細、風格獨具的紫檀家具與工藝品,是中國傳統木器文物的瑰寶。如今,在故宮和承德的避暑山庄內可以欣賞到眾多的雕鏤精致的紫檀木床、柜、桌、几等精致家具。

    《市場報》 (2002年08月02日第十二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