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 玉劍飾組白玉帶金黃沁


ㄧ組有劍首、劍格()、劍()、劍



 






在劍柄與劍鞘上鑲嵌的玉飾,我們稱之為玉劍飾;飾玉的劍稱作玉具劍。一柄完整的玉具劍由4個玉飾物組成,它們分別是劍首、劍格、劍衛、劍珌,如下圖




玉劍飾各部件位置圖(此圖引用自 那志良老師《 中國古玉圖釋 )


 


  劍首一般稱為玉鐔,最早的實物出土於春秋晚期的墓葬中。戰國時劍首圓而薄,中央飾有渦紋,外緣有弦紋、雲紋、臥蠶紋等裝飾。漢劍首較戰國厚度變小,正面凹塌,背面有一個圈槽,圈內有23個斜穿孔,光素無紋,正面比背面的直徑略大,形成斜坡狀。


  劍格也稱護手,在劍飾中數量最少。它是鑲嵌於劍柄與劍身交接處的玉質飾物,正視略成長方形,中部逐漸凸起一脊,側視為菱形斷面,穿孔有長方形、橢圓形和菱形。劍格的兩面均琢有紋飾,如獸面紋、卷雲紋、幾何紋。浮雕的螭虎紋等。也有的劍格通體光素無紋。


  劍衛是鑲嵌於劍鞘上,供穿帶佩繫之用。 俗稱文帶。 在幾種劍飾中佔的比例最大,以漢代出土和傳世的數量最多。 嵌於劍鞘中央,正視為長方形,其上雕琢雲紋、獸面紋、螭紋等紋飾。底下有一方框,便於革帶穿過,可固定劍鞘於腰帶上。目前所見最早的玉劍衛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劍衛體積較戰國加大,下面的孔高於前代,孔的上壁厚於下壁。劍衛表面用勾撤法起邊挖地雕出邊框,並琢有螭虎紋和獸面紋,製作細膩,磨製光滑。宋代以後出現一些倣品。


  劍珌是安在劍鞘尾端的玉製品,流行於戰國秦漢時期。戰國劍珌直身、體圓、較厚,早期光素無紋。戰國晚期,出現了琢有獸面紋和卷雲紋的劍珌。漢代劍珌器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或梯形,紋飾以螭紋為主,採用浮雕或透雕的技法雕琢,磨製細膩,拋光極好。


 


以上文字引用頑石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21DUoyMbiQHByIYGxak2SA.JI-/article?mid=11209











 



圖一、劍首、劍格()、劍()、劍珌正面。



 



圖二、劍首、劍格()、劍()、劍珌背面。


 



 



 


圖三、劍格()正背面。


 




 


圖四、劍()正面。


 




圖五、劍()側面。


 





圖六、劍珌正背面。


 




 



圖七、劍首正背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