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文化史上的兩重角色

轉載自【美術同盟
2005/01/24

張帆
 

2005年01月24日17時30分 來源:人民網



洛陽邙山.青紗帳掩映下的盜洞


【前言】


  近日,從陝西周公廟遺址發掘現場傳來消息,32號大墓曾經遭過嚴重的盜掘。墓中屍骨早已經不翼而飛。據考察,32號墓至少是諸侯一級的墓葬。考古工作者在墓室中共發現了9個盜洞,就連墓室的底部也被挖得坑坑窪窪的。9個盜洞的時代,上至千年之前,最近的不過是幾年以前。因為墓中發現了生產日期為2002年的礦泉水瓶。發掘之初,因數目眾多的甲骨,諸如“新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類的稱號讓人們激動不已。如今,有點滑稽的消息不免讓期待周公廟遺址考古能有更大發現的人有點沮喪。這一次,考古工作者又一次被盜墓賊占了先手。


  回顧古代文化史,我們看到:盜墓扮演著兩重角色。既有破壞,同時也有正面效果。當然,這種正面的效果不是盜墓者的本意。


厚葬導致盜墓


  《中國盜墓史》作者、北京中央黨校歷史教研室研究員王子今曾經參觀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大墓發掘工地,看到密密麻麻的土色土質均與四周夯土顯著不同的247個盜洞,真切感受到歷代盜墓活動之驚心怵目。這座大墓是迄今所知盜洞最多的一座墓葬。盜掘的年代,自漢代一直延續至唐、宋。


  是什麼原因導致盜墓現象經久不衰?是否與中國古代文化有著直接關係?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化史專家李山教授指出: “盜寶現象的猖獗與中國傳統的厚葬習俗密不可分。在階級社會中,厚葬蔚然成風。中國古人講尊君、講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滿足這種種心態。”


盜墓猖獗:十墓九空


  盜墓者一般看重輕便易攜而又價值昂貴的金屬器,對於大件的陶器有時會因無法從狹窄的盜洞中搬出而進行惡意毀壞,另外,他們對墓葬的方式等風俗、宗教文明毫不在意。20世紀二三十年代,洛陽盜墓運動曾經形成震動世界的影響。邙山古墓群遭到的破壞,可能是歷史上空前的。當我們手捧國外文物學者編集的有關這一時期洛陽出土的古代珍寶的華美圖冊時,自然會想到,在這些精緻輝煌的文物被轉賣收藏的同時,又有多少看似朴陋無華但卻可能具有更為寶貴的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卻遭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壞。


  長沙古代墓葬,在近代也曾經遭受嚴重的盜掘。長沙的職業盜墓者,被稱為“土夫”或“土夫子”。著名的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就是1942年由長沙“土夫子”盜掘出土,後來又流失到國外的。


  中國官方墓葬考古開始于1921,國民黨中央地質調查所組織考古發掘。1950年10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建立,標誌著中國考古事業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盜掘地下文物的現象也一度偃旗息鼓,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盜墓再度猖獗。昔日墓葬排布密集、“無臥牛之地”的洛陽邙山,在盜墓者長期的盜擾下,如今已經是“十墓九空,甚至九九空”。在周公廟遺址發掘之初,已經探明的22座西周大型貴族墓和14個星布其間的車馬坑遺址區內,形成於各個時期的數十個大小不等的盜洞隨處可見。如今,歷代帝王陵除始皇陵地宮和明清大多數帝王陵之外,沒有被盜擾過的已經很罕見了。


無心插柳:盜墓導致文化發現


  盜墓,這種極不光彩的行為,除了對文物的破壞之外,有時卻可以導致古代秘器重見天日。這種特殊的文化傳遞方式於是具有了與原始動機完全無關的工藝史意義和藝術史意義。


  漢明帝時,符節令宋元推測秦昭王與呂不韋陵墓隨葬有秦始皇未焚經書,曾經請求發掘這兩座陵墓。西晉時,汲郡人盜掘戰國時魏王墓,從中得到有文字的簡牘數十車。後來經過學者整理,計有簡牘圖書75篇,包括《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等重要文獻。


  陵墓中隨葬的寶物,常常可以避過戰亂的破壞得以存留。墓葬中集合前代文化精華的珍物寶玩往往因盜墓行為流散於民間。這一現象的發生,有時意味著文物的破壞,但是另一方面,原先皇室豪貴專有的寶用之器得以面對較為廣闊的社會層面,又有值得重視的特殊的文化意義。這一情形有時不僅有益於文化的傳播,也有益於技術的繼承。


  在交往不甚發達的農耕時代,文化傳播的意義並不受到應有的重視。藝術,有時只是在孤芳自賞的境界中艱難延續。而盜墓所獲得的文化發現,有可能使已經絕世的藝術創造產生有益的社會影響和歷史影響。有典型意義的史例,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曾經通過盜墓而得到傳播。宋代以來的骨董收藏之風刺激了盜墓風習,而盜墓發現又為當時金石研究的興起提供了條件。


洛陽鏟:盜墓者的發明被考古人吸收


  盜墓者也對考古技術的進步做了貢獻。這就不得不提洛陽鏟。


  洛陽鏟同其他鏟子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半圓筒形的而不是扁的,打入地下再提起後,鏟頭的內面會帶出一筒土壤。通過對土壤的結構、顏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葬等情況。 使用洛陽鏟勘測土層、土質的變化,是考古人員的基本功之一。 長期以來,洛陽鏟在中國田野考古中廣泛運用,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考古鑽探技術。吊詭的是,洛陽鏟最初是盜墓者為了方便在沒有墓碑等標誌物的情況下探測古墓而發明使用的。


  除了洛陽鏟,職業盜墓者的有些經驗,在現代考古發掘中也得到利用。例如,長沙被稱為“士夫子”的盜墓者,許多後來在科學考古工作中參與清理發掘古墓,作出了值得肯定的貢獻。觀察樣土判斷古墓的深淺和年代,是“士夫子”的特長之一。據說他們還能夠依據隨葬銅器氧化導致的土質變化即所謂“銅路”準確地判定銅器所在位置。利用這一經驗,可以有效地避免銅器的損傷,使一些珍貴文物得以保全。


考古:與時間賽跑


  盜墓現象猖獗,一方面有執法不嚴的原因,另一方面,文物法的不嚴密也導致有時無法可依的無奈,盜墓活動的一本萬利使盜墓賊非常善於鑽法律的空子。對於考古部門來說,考古發掘要有嚴格的審批手續的,除非文物遭到施工和盜墓活動破壞,才能夠被迫進行搶救性發掘。


  目前的考古、盜寶常常採用的是炸藥爆破、遙感探測、航空考察等先進技術。陝西文物部門的張在明研究員認為,從整體的力量對比上說,盜墓的黑勢力並不處於劣勢。他說,在陝西省,盜墓和走私的通訊科技要強于文物保護工作者,他們用衛星定位儀、雷達聯繫,出入用專車,甚至在和執法隊員對抗時的武器也更先進。許多犯罪團夥都是有宗法背景的,利用姻親、朋友等社會關係做掩護。他們工作無須審批,手續便捷,裝備先進,作案靈活,往往令文物保護工作者一籌莫展。


  有文物工作者感歎道:“考古工作充滿悲劇色彩!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去清理盜墓賊挖掘後的殘羹冷炙,做打掃戰場的工作。”在這個意義上,如何搶在盜墓者下手之前,保護、發掘有文物價值的古墓,是考古工作一個緊迫的任務。



 


《盜墓史記》一書的第二編,有記載「狂人悚聞」,



 


其中談及的人物篇:是指「歷史上的十二大盜墓狂人 」:



 



  1.最狠毒的盜墓狂人伍子胥
   盜墓行為得到孔子的認可



 



  2.最牛氣的盜墓狂人項羽
   劉邦惡意利用列為“十大罪狀”之一



 



  3.最變態的盜墓者廣川王劉去
   生前“肢解烹煮” 身邊眾多美姬



 



  4.最專業的盜墓狂人曹操
   自己死後陵內“無藏金玉珍寶”



 



  5.最惡的盜墓狂人董卓
   蔡文姬之父不贊成辱屍暴行



 



  6.最蠢的盜墓狂人黃巢
   未弄清乾陵內部結構挖錯方向



 



  7.危害最大的盜墓狂人溫韜
   《蘭亭序》真跡可能被撕毀了



 



  8.最不義的盜墓狂人劉豫
   宋哲宗趙煦“暴屍”陵外



 



  9.最沒德性的盜墓狂人楊璉真珈
   朱元璋命人找回被做成飲具的帝王頭顱



 



  10.最荒唐的盜墓狂人陳奉
   盜墓盜到皇帝自家祖墳



 



  11.最尊貴的盜墓狂人乾隆
   看中明陵建築材料——偷粱換柱



 



  12.最現代的盜墓狂人孫殿英
   天價贓物賄賂民國要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