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省文物管理局
 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 
 千古之谜 一朝破解 
 [2009-12-27]  
 







 


    2009年12月27日,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获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基本情况



魏武王曹操高陵航拍照



曹操高陵墓道



曹操高陵墓门



曹操高陵前室



曹操高陵侧室门


    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及时有效的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曹操高陵出土的石圭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牌



曹操高陵出玉、玛瑙装饰品


    该墓虽被多次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曹操高陵出土画像石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饮酒人”等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


   认定依据


    有关专家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了多次论证,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


    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枕



曹操高陵出土石枕铭文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综上所述,专家们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


    发现意义


    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疑雾重重,并由此产生了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确认,扫去阴霾,解决了诸多历史悬案。其次,曹操高陵的发现,让我们新获许多历史信息,必将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第三,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第四,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必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曹操高陵的发掘,尚有许多工作仍在进行,如陵园建筑、墓地布局的调查等。同时,保护展示规划也已开始着手进行。
 
 
 
 

















 



格主後論:


曹操活了六十六歲,曹丕依照曹操遺命,把曹操安葬於鄴城之西山崗上,也就是漳河邊的西門豹祠堂附近,史稱「高陵」,這是曹操生前即已選好的墓地。陳華勝《三國奇謀.曹操的七十二疑塚》說:「鄴城位於今河北邯鄲地區臨漳縣西南,北距邯鄲市四十餘公里。離邯鄲地區下屬的磁縣縣城只有三公里。..鄴城高陵確實有很多古墓,其數達一百三十四座。」Y=e,
©烽火三國論壇 -- 烽火三國論壇─中國人智慧象徵的時代   ubz
只是疑塚之說正可烘托曹操的奸,符合後人對曹操的不滿,所以一再成為文人寫作的題材。我們現在去成都武侯祠,在惠陵(劉備墓,與甘、穆二夫人合葬)就會看到這樣的對聯:?h!
©烽火三國論壇 -- 烽火三國論壇─中國人智慧象徵的時代   hA(
  一抔土尚巍然,問他銅雀荒台,何處尋漳河疑塚?nkQ6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漢代官儀。 z)qW<
©烽火三國論壇 -- 烽火三國論壇─中國人智慧象徵的時代   *
  這意思是說,劉備的墳墓至今還高高聳立,而曹操修築的銅雀臺早巳荒廢,漳河邊的七十二個疑塚更無處尋覓。三國分立的局面已經不再,只剩古路和石雕麟獸,引人想像當年漢代皇帝的儀式排場。


      以上有人論述有關疑塚之說。但以曹操生前多疑個性,是有其道理,同時曹操出道時尚未成氣候時,就有中國盜墓高手之喻,當時缺乏軍餉糧草,董卓與曹操都是使用盜墓手段解決之,因此曹操當時有摸金校尉官名,以專司盜墓之責。


      所以曹操是此道高手,七十二疑塚是可信。盜人者恆怕人盜之,我看到此新聞很好奇,再看到內容與出土文物,我認為此墓為七十二疑塚之一,並非真正曹操之墓,因為地點不很符合,出土文物普通,疑點多多,圖片所示常用之物,沒有常用感覺,好像是到代新品,所有文字與雕刻也許是東漢文物,但是,感覺是為作成疑塚之用的到代新品文物(也就是沒有用過),漢代葬禮習慣視死如視生,一定會將生前喜愛文物與用品放入,就算是薄葬,生前日常用品依曹操品味也是精品,但所發現僅石牌與一般玉、水晶珠、瑪瑙等普通粗俗東西,同時文物中僅有魏王之稱,沒有任何曹操字號諱號,也沒有生平志與陪葬物清單石碑等說明,雖說被盜過,但一般不會盜此種石碑類物品,否則歷史早就有紀錄。


     本人認為此墓應是七十二疑塚之一。反觀連最窮的蜀國劉備之墓(四川)也比現在所稱魏王之墓還雄偉十倍,真正魏王曹操墓應該尚未被發覺才對。以上心得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