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落款與雕工手法再分析現世漢武帝建元款種類


 


 



 晶瑩,溫潤,


 石之精,人之愛。


 和氏知音,千古絕響。


 比德君子詠,崑崙冰雪礪。


 切磋琢磨器成,質形色希四要。


 真心喜愛價無窮,短暫擁有化永恆。


(Jeff詠玉,一至七言詩)


 


 


    中國人喜愛玉,歷史悠久,出土文物可追溯到近萬年時間,可分上古史前時代,雖沒有文字記載,但是出土玉石文物,可窺出人類老祖先的智慧與藝術水平之高,如紅山、良渚、三星堆等文明,高古玉雕史,從夏商周、經春秋戰國、於秦漢三國,中古玉雕史自魏晉、南北朝、唐宋,到近代玉雕史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皆有其特色,其中以漢玉為最高峰與最精采,到達清三代鼎盛,以乾隆朝集大成,目前拍賣市場屢創天價,大都跟乾隆作品有關。


 


建元款現世有一段時間,最早在台灣市場出現,是以仿古青銅器色的古樸玉雕(本格所稱表面特殊處理)為主,敝人收藏基本上是跟隨老一輩收藏觀念以玉質為最優先考量,初看此批建元款玉雕黑不隆冬,是不敢下手,但又覺得器型大氣,雕工有宮廷般精緻,經觀察半年後,直至全拋光開門的玉雕現世,我才以玉質為考量標準,不管到代與否,開始慢慢收藏,越收藏越驚奇,無論從歷史文化角度、科技製造技術角度、創意與藝術角度、儒道哲學思想角度...在在表現出大家風範,非一興盛朝代無法竟其功,因此有必要更近一層研究,還原此批玉雕在歷史的定位,更必要給漢武帝這批孜孜牧牧終其一生、堅守崗位的不斷創作的玉匠,最大喝采與掌聲。


 


建元款玉雕基本上有四批現世,其形式、玉質、雕工、與技巧皆有不同與有其特色,本文將從落款與雕工手法討論目前現世漢武帝建元款玉雕的種類與其藝術價值。


 


第一種類之現世漢武帝建元款玉雕屬於比較大型玉雕,質地很棒,以白玉為主,有各種不同白玉色系,有些帶有淡黃色(有人稱之黃金玉),沁色不嚴重,雕工繁複精細,美不勝收,流入市面不多,格友汪汪本因仿、頑石與玉璽達人等人在其部落皆可發現其蹤跡,就如汪汪在其部落格所說:玉雕出自少府製造,以黃金玉之類為主,製作華麗精美。


 


個人將之分類為:以創世紀神話動物(山海經注)或人物為主,融入道家思想,漢初期為其主要製作時期,玉雕有單一大擺件、或多件組合式,以鏤空、推疊為主,作為祭祀禮器、賞賜功勳、入皇陵與宮廷裝飾為主。落款方式以建元年號,並無一定落款形式,如下為「建元元年」。


 



 



 


 



第一種類,落款方式以建元年號,並無一定落款形式,如「建元元年」。


 


 


來源出自玉璽達人:


http://tw.myblog.yahoo.com/rockytai-rockytai/article?mid=185&prev=452&next=146&l=f&fid=13


 


 



 


 



 



第一種類,落款方式以建元年號,並無一定落款形式,如「建元六年」。



 


來源出自:皇國御史-汪汪-本因仿


http://tw.myblog.yahoo.com/jw!n_dbw7uWAhBFShEej6bqAA--/article?mid=2078&prev=2139&l=a&fid=32


 


 


    第二種類之現世之建元款玉雕,雕件從小件的滿把握與珮件、到中大型擺件皆有,玉質多樣化,從白玉、黃玉、青玉、碧玉皆有,題材多樣化,融入生活化,實用與把玩兼具,細膩精緻,以儒家思想為主,融入作品強調五倫思想,偶有道家思想作品。


 


    製作技法大概分為兩類,ㄧ為表面處裡(類似後代提油)仿古青銅器色之雕件,半開門作法,灰黑色系均勻分佈玉器表面,玉質以山料為主;另為拋光開門全亮玉作,玉質以水料為主,部分作品由於入陵環境較好,幾乎不沁色,也有部分沁色,曾入清宮乾隆朝典藏過,被適度清潔過,乾淨大方,最備受喜愛,目前市場較少見到。


 


    第二種類,其中有部分作品有錯()金銀絲,動物特徵以粗眉中有細線,眼神憨厚慈祥,落款方式以雙線橢圓浮雕「建元」或「建元元年辛丑」之落款,字體較粗礦豪邁。此批玉雕最精細,漢代紋飾特徵最明顯,較無爭議,尤其部分全拋光玉器,入土環境比較好與乾燥,因此幾近如新。茲因此批玉雕曾入清宮,因此是否有宫中有後仿品產生,這是極有可能。


 


 



 


第二種類,部分作品有錯()金銀絲,動物特徵以粗眉中有細線,眼神憨厚慈祥


 


 


 




第二種類,落款方式以雙線橢圓浮雕「建元」之落款,字體較粗礦豪邁。


 


 



 


 



 


 



 



第二種類,虎牙將軍章,秦漢百官印,為漢武帝入陵行使地下帝國象徵。



 

第二種類,此批製作技巧影響後代甚鉅,包括表面處理技法、滿把握雕法、留皮巧雕美學...等具有承先啟後之樞紐地位,過去本格發表發表漢武帝建元款皆以此為主,格友多人皆有收藏到,如格有Ginger收藏多件很棒之建元款玉雕。


 


 



 



第二種類,落款方式以雙線橢圓浮雕「建元元年辛丑」之落款。


 


來源:玉緣Ginger


http://tw.myblog.yahoo.com/ginger-ch/article?mid=17798&prev=18096&next=17725&l=f&fid=6


 


 


 


    第三種類之建元玉雕文物,也是分兩種,ㄧ為特殊表面處裡仿古青銅器色之雕件,但表面處理大都以全黑為主,或全灰色(疑似鉻鹽浴);二為拋光全亮玉雕。比較特別此批不管全黑或全亮的玉雕,基本上皆有錯()金銀絲,不知是環境的因素,全亮拋光的玉器沁色較為嚴重,表面處裡的技法較黑(疑似鉻鹽浴表面處理),當然雕工與玉質還是很棒。


 


    其工法跟過也不ㄧ樣,除錯(嵌)金銀絲外,獸眼以管雕圓圈為主,動物神韻威猛凶悍,紋飾較為複雜花俏,金銀絲輔以菱紋,落款建元也不同,以單線橢圓減地產生浮雕產生「建元」,字體較娟秀,猶如宋體字。茲因紋飾較為複雜花俏,有人認為畫蛇添足之嫌,被認為後代仿建元款,但本人主張單純以紋飾做判斷標準,有以偏概全之嫌,因為包括第二類與第三類在我手上收藏品,其沁色部份皆可發現次結晶再生物出現,此等必需在地底與動物腐爛之阿摩尼亞,經過千年時間,才會在玉器表面受沁之處產生片狀或針狀結晶,短時間是無法人工形成。


 


    有些人到本格,不明究理,很好心告訴我,這批是上海高仿,假如在上海能以如此佳的玉質與工序作如此高仿,那我也很高興收藏,因為能雕出這批感人肺腑的玉器,必是一級工藝師,殊不知現在上海不要說一級工藝師(你拿錢排隊,他未必會為你雕刻),就算是上得了檔次的藝師,雕刻小小一件玉雕也要五千人民幣起跳,您還要備料過去給他雕刻。


   


    加上以本人過去從收藏和闐白玉、明清、宮廷玉雕開始,幾十年來上手玉雕超過萬件,學費也繳過,假如連基本的判斷力也沒有,那我這個過去三年公費拿博士,十多年玩玉的教授級,到應知天命之人,豈不是白混。更好笑,有人更好心到本格留言此批文物,為大陸委託印度雕刻專騙台灣傻子,阿三哥連中文都講不清,還可以雕刻秦漢百官小篆體字,中國人寫字,常錯別字連篇,那中國人要感到羞愧與汗顏,重新到印度取經。


 


    唉,網路光怪陸離都有,聽也聽不完,最重要是您能不能以較客觀與科學角度去體之於心(),驗之於物(),証之以法(),如此假冒就無所遁逃,假如經過您這樣的驗證程序,我想就算收到不到代文物,也是您喜歡的文物,不是嗎?您的收藏,又不是傾家盪產,假如怡情養性為主,發揚中華文物,又何仿?假如能以這樣小小的錢(相對於山西煤礦大王,動不動以四、五億台幣買一顆印璽),培養上海一批對中華文物高仿工藝師,或者培養一批印度阿三開始熱愛中華文物,學習漢文或將我們逐將失傳的古篆體重新發揚光大,又何仿?


 


 


 



 


第三種類,皆有錯金銀絲,獸眼以管雕圓圈為主,動物神韻威猛,紋飾較為複雜花俏。


 



第三種類,落款建元也不同,以單線橢圓減地產生浮雕產生「建元」,字體較娟秀,猶如宋體字。


 


 


    第四種類之現世漢武帝建元款玉雕亦屬於比較大型玉雕,玉質相對前三種較差,透光性不好,較接近石質,沁色嚴重,雕工粗礦,似乎以擺件裝飾為主。落款以單線圓角長方形為主,減地產生「建元」浮雕落款,建元字體較為活潑。


   


    因為玉質較偏石質,又以直接減地產生建元浮雕,假如要仿冒建元款,成本較低,感覺也較有可能性,通常仿冒會以成本考量,他不會用好料之大玉塊去雕。目前建元款經本格不斷論述與發掘,水漲船高,易銷售,如果將過去民國初年仿漢質差的大型器物,後以減地產生建元款浮雕,作假沁色,不無可能,因此要謹慎考究才好,Po些照片以茲參考,以下幾件算是雕工與玉質較好。


 


 



第四種類,玉質相對前三種質地較差,沁色嚴重,雕工粗礦,似乎以擺件裝飾為主。


 





第四種類,落款以單線圓角長方形為主,減地產生「建元」浮雕落款,建元較為活潑、秀氣。


 




第四種類,玉質相對前三種質地較差,沁色嚴重,似乎以擺件裝飾為主。




第四種類,落款以單線圓角長方形為主,減地產生「建元」浮雕落款,建元較為活潑、秀氣。


 



 


   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年僅十七歲尚未掌實權,由竇太后與外戚處理朝政,讓充滿活力的少年漢武帝才有閑情與逸志,在中國第一次有皇帝年號--建元辛丑年(元年),去糾工製作此批曠世鉅作,建元款玉雕,為中國玉雕史留下璀璨的一頁,讓後世歷代帝王著迷,想盡辦法收集擺入內院把玩,尤其到清代乾隆更為之癡迷,極盡所能從民間各地收集漢武帝建元玉雕入宮,從養心殿、乾清宮到齋宫,無不擺放其心愛的漢武帝建元玉雕,能隨時把玩,甚至讓玉匠費盡心思模仿與創作,其喜愛之程度可見ㄧ斑。


 


因此個人認為漢武帝入陵之寶玉,玉匠應該分好幾組人馬同時製作,以「建元」或「建元元年辛丑」,一直延續製作,父傳子,子傳孫的玉匠,直至漢武帝過世,在位五十四年中止。很奇特的事,漢武帝建元款玉器在質、形、色如此精美與多樣化,北京故宮與台北故宮,在玉器方面獨缺這區塊,是令人非常納悶,最精彩玉器史獨尊漢玉,漢玉中最強盛時代在漢武帝,如此雄才大略的英主他是不可能缺席,經過這幾年手上收藏與資訊漸多,逐漸釐清這些來龍去脈,當中有時代歷史的戰亂悲劇使然,讓這批曾入清宮典藏,再度流入民間,清乾隆最愛玉,尤其漢玉,茂陵入葬之豐為中國十八年之歲收總額,當時玉比金貴,就可知道其精采之處,文治武功具臻的乾隆皇帝,當然會想盡辦法收集此批茂陵建元款玉器,至於這批文物如何流落民間,等待時機成熟自會真相大白。


 


 




  剔透,冰清。


  和闐靈,帝王愛。


愛之撫之,如癡如醉


  君子必佩玉,行止有節度。


  周禮六瑞六器,壁琮圭璋龍虎。


  君子無故不去身,愛到深處無怨尤。


(Ginger詠玉,一至七言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