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壺之美()


 


Prof. C.C. Chang


 


NUTN, Tainan, Taiwan


 


 


      中國鐵壺之美系列三,過去發表兩篇中國鐵壺文化,與大家分享,今將與大家分享中國銀壺,日本有銀壺,而且目前市面動則十幾來萬,事實上,中國更早就有製作精美的銀壺,早在唐代金銀器就相當發達,尤其宮中器皿的使用,與供佛器物,皆是使用金銀器,在著名法華寺地宮出土文物,唐懿宗供養佛骨舍利之金銀壺盤精美絕倫,日本到唐代取經後,陸續也將此金銀工藝帶入日本,更在日本發揚光大,明治後金工師名家輩出,所不同於中國,中國大部分僅落款年代,較少落款製作人,中國最著名是以大明宣德與大清乾隆年製。



 




大明宣德年製作,乳丁器身,使用銅、錫、鎳、鋅合金,防止銅產生銅,並具有美麗金屬光澤,少數的稀有金屬,在加溫過程,釋放少量礦物離子,補充人體需求。


 




大明宣德年製作,雙龍搶珠壺柄,典型中國喜愛之造型,影響大清雙龍搶珠手鐲造型。



 






大明宣德年製作落款。



 



 

大明宣德年製作,雙龍搶珠壺柄,典型中國喜愛之造型,影響大清雙龍搶珠手鐲造型。



       因此中國金銀之使用,歷史悠久,從商周之青銅器時代就開始懂得鎏金銀技術,在青銅器上使用鎏金技術,得以保存更久,外觀更加華麗;到戰漢之鐵器時代,在金銀使用更上一層,器物之鑲嵌非常普,由其著名之吳越名劍,無論刀柄刀身皆落有嵌金銀,代表著貴族身分與氣度;唐代金銀技術已經大放異采,宮中器物與供佛佛具基本上皆使用金銀器,尤其鎏金與鏨花技術高超;宋遼金時期更是鼎盛時期,更在金銀器物嵌鑲珠寶,變化多樣,大遼與大夏篤信佛教,金銀器使用更是延續唐代技術,技術精湛與成熟;直至明清時期,金銀器深入民間,已經普及使用,尤其大戶人家喜慶與祭典,幾乎皆需使用金銀器物。

 






名士弈棋壺,松下名士弈棋,獸紐、多子莢之葉柄,製作精美


 


名士弈棋壺,假山花草典型中國國畫特色



名士弈棋壺,松下名士弈棋,獸紐、多子莢之葉柄,製作精美


      金銀壺的製作大約分三類,因為金銀本身價值高,通常最採用鍛造展延法,利造法,或脫蠟鑄造法,此兩者通常會在金銀材質中,添加其他金屬如銅、鋅、錫、鎳等產生合金,以降低成本,也產生一些特殊效果,如防腐,模製成形後,再使用鏨刻技術雕花與加深花紋


 




佛教八寶銀壺,痕都斯坦紋飾,上有佛教八寶圖案,典型供佛器物




 


佛教八寶銀壺,痕都斯坦紋飾,上有佛教八寶圖案,典型供佛器物



佛教八寶銀壺,痕都斯坦紋飾,上有佛教八寶圖案,典型供佛器物


日本銀壺之製作大都使用第一種技術鍛造展延成焊接成型之銀壺,使用銀質是以純銀居多,因為薄胎壺身陰線雕刻為主,也有淺浮雕,以模板先鍛出浮雕紋路,後焊接成形。市面上銷售銀壺,部分銀壺並非純銀,有一種常使用的銀壺,俗稱洋白銀,這不是真正的銀,而是一種銅、鋅、鎳的合金。具有銅的良好耐磨性,易於進行工藝加工處理,鋅的硬度好,因此鑄造性能好,鎳具有較強韌性和耐蝕性,洋白銀便是集合了這些合金的優點。中國銀壺製作大都使用上述後二者之技術,因此壺身較厚,雕花之變化多,但純銀壺較少。


 






八卦吉祥壺,以花草紋飾,瓜蒂綿延,鴛鴦戲水,年年有魚主題,繞富趣味,吉祥至極。




八卦吉祥壺,八卦器身與器蓋,以花草紋飾,瓜蒂綿延,鴛鴦戲水,年年有魚主題,繞富趣味,吉祥至極。






八卦吉祥壺,以花草紋飾,瓜蒂綿延,鴛鴦戲水,年年有魚主題,繞富趣味,吉祥至極。


雖然純銀產品具有極高的價值,但由於純銀比較柔軟容易損傷,在空氣中遇到硫會產生黑色,長時間在空氣中,會產生黑與赤色之生成物,使用上注意事項繁多。而洋白銀具有與純銀相同的質感,還具有純銀沒有的耐蝕性。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裝飾性,密閉性和耐久性良好,洋白銀器碰撞時會產生優美的音色。其實兩者皆能明顯改善水質,鋅離子增加身體免疫機能,銀離子具有殺菌之效果,使水質順口滑溜,古代使用銀器有其原因。


 



竹簍蟹螺壺,蓋中關有一蟹,竹簍外另有一蟹,雕工精細





竹簍蟹螺壺,蓋中關有一蟹,竹簍外另有一蟹,雕工精細




竹簍蟹螺壺,蓋中關有一蟹,竹簍外另有一蟹,雕工精細,大清乾隆年製


 



 


過去曾與國內某大食品公司,研究開發礦泉水,曾引進日本量子能量波動儀做過測試,發現中國喜歡穿金戴銀,是有其道理,因為經此儀器的檢測,發現金屬中此兩種對人類是有加乘作用,其餘金屬不太合適穿戴,同樣地,使用銀壺具有同樣效果,銀離子具有殺菌之效果,先人使用銀壺或鐵壺是相當有智慧,反觀現代使用鋁壺與不鏽鋼壺,是不好,前者長期使用會使人老人癡呆,後者在抽製過程中,必須用工業潤滑劑,有害人體,皆是不OK產品。



 


 


鏨刻工藝簡析


  利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興起來的鏨刻工藝,是我國傳統手工藝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它是隨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術演化而來。從出土的商周青銅器、金銀器上的一些鏨刻文、鑲嵌和金銀錯等文物標本可知,這種技術至今已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


 


文獻參考:


http://globalsilver.net/pot-qa.htm


http://www.antiquerue.com/viewthread.php?tid=18418


http://baike.baidu.com/view/313304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