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建元款獸鈕清六部白玉印


 


Prof. C.C. Chang


NUTN, Tainan


Taiwan


 


 


       六部,中國古代數個官署的統稱。從開始,對中央行政機構中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總稱。又稱六曹。發端於少府尚書,經東漢尚書台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職務在秦時為九卿所分掌,以後,尚書分曹治事,由曹漸變為部,至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隋稱民部)、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中的六官,秦漢九卿的職務大部併入。元代六部改屬中書省明太祖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更加提高。


辦理軍機事務處滿語穆麟德轉寫:coohai nashūn i ba),簡稱軍機處,前稱軍需房軍機房。是清朝中後期的中央行政機關。末,新設外務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廢。


 



漢武帝祥獸鈕清代六部印章,外加清代特有之機關-軍機處,總共七顆印章,獸身有嵌金銀絲,白玉質非常好,似年糕,硬度皆達六度以上。


Dimension: 3.5x3.5x6cm(六部),5x5x7.5(軍機處印)


 


 


過去研究漢武帝建元款玉器多年,相繼發表多篇文章,眾所皆知中國玉文化史以漢代最為鼎盛,漢玉最精采,然而漢代中以漢武帝最強盛,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更勝歷代,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強的帝國,並將北方匈奴趕到歐洲,造成歐洲東西羅馬的威脅,至今中國人被稱為漢人。漢武帝的文化大業中,以獨尊儒家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相對地,在其玉器文化的雕琢,常以祥獸題材,表現儒家五倫思想,因此既然漢玉最精彩,漢武帝最強盛,試想漢武帝在漢玉文化上有可能缺席嗎?


 


相對地,在民間市場上卻多年來卻流傳一批落款建元或建元辛丑年制之精彩絕倫玉器,令人驚嘆,敝人發心多年研究,稍有心得,加上藏友(Ginger、韓兄…)不吝心分享其經驗與寶貴意見,得以一窺漢武帝的建元款玉文化世界。假如漢武帝在漢玉文化不可能缺席,同時蘇武已經將西域打通,在當時的和闐玉是源源不絕,對於一代霸主,會為其豐功偉業留下痕跡,在當時玉比金貴,玉器又是身分象徵,不計成本鳩工製造玉衣、玉禮器、玉璽與玉祥獸,為身後世界作準備是想當然耳,並留下漢武帝建元款或建元辛丑年制,為其雄才大志留下獨特的印記,是可以理解。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花五十三年建造茂陵(詳附記),建元為中國第一個年號,建元辛丑乃為漢武帝即位第一年,在中國年號是有特殊的意義,尤其第一個年號的第一年,鳩工製作一批玉器為其紀念,就像開國紀念幣一樣的道理,加上西漢國力強盛有厚葬之習俗,尤其歷代帝陵均為皇帝的私人庫藏,因此通常就位後就開始籌建,漢代國家歲收簡易可分三等份,一份國家百官薪餉,一份為宮中日常開銷,最後一份為帝王私嫁,通常入皇陵庫藏,為死後世界準備,尤其以玉器最為尊貴,玉器為禮器,除金縷玉衣的準備外,更準備百官玉印,讓皇帝繼續行使死後皇權,因此常在帝陵中發現百官印與諸王璽,因古代印代表權力象徵,行權行印,認印不認人,加上死後,好印蔭子孫,所以中國人重印章,因此漢帝陵中最尊貴就玉器。如今茂陵雖有博物館,館藏僅剩斷壁殘垣的遺跡,館藏竟然最有看頭是石像,那其玉器在哪裡? 實在令人感嘆與噓唏。


 


玉文化到清乾隆朝,因對帝王的喜好,民間的流行,大為興盛,乾隆皇帝有玉癡之稱,其喜玉之程度,從他將其所有兒子之命名皆有玉字旁即可窺出,也常與大臣一同詠玉,乾隆最喜漢玉, 甚至請造辦處玉作坊仿製漢玉,因此,試想假如漢玉最精采,漢武帝也不可能缺席,乾隆皇帝最喜漢玉,然而市面上就是有流傳一批精采絕倫的漢武帝建元款,這些puzzle即可以拼出部分圖貌。


 


乾隆皇帝對玉的喜愛,他肯定一定不計成本從各地蒐羅漢武帝建元此批具有歷史意義的玉器文化,以其不甘寂寞個性,也會將之風華再現,事實上漢武帝建元款基本上皆是熟坑,很多已經經過開光(拋光)的很美,這些開光需要非常有經驗的師傅,否則會破壞原作品,因此可以大膽假設此批文物在歷朝歷代流傳多年,不排除在當時茂陵被盜後,流傳多年再度入土之可能,因此,如此精美玉器,加上為中國第一批有落款之玉雕紀念版文物,相信是歷朝歷代帝王之收藏對象,此批玉器文物,是經過多代多年收藏與把玩,在歷代更是仿製對象,因為有些建元款之落款差異(詳本格文章),尤其宋代文人雅士收藏之風,也許有仿製一批建元款玉雕,過去文章有發表,有一批建元落款較娟秀,但玉質較差(宋代積弱,沒有好的玉材),也許是宋代仿製。


 


到清代乾隆皇帝,假如真有此批建元款玉器文物,乾隆皇帝肯定是更不能放過,以乾隆皇帝的國力,豈不是極盡所能,將此批茂陵文物網入宮中,加以珍藏把玩,相信此批入乾隆宮收藏後,再經過宮中玉匠不計成本,加以開光,因為需要一流工藝師的處理,才會保持原狀,風華再現,此批玉器經歷兩千多年,出土入土再出土,自然之沁色,更勝以往,尤其帶硃砂沁之白玉玉器經宮中玉匠拋光後,那種鴻運當頭,更是美麗與世人所喜愛。


 



漢武帝建元款玉雕仿青銅器古樸之黑色玉雕祥獸,此為經過特殊表面處理滲入碳,防止入陵中受沁,此古技法已失傳。


此批漢武帝建元款玉雕所使用玉材種類之多種,沁色之多樣,器物之多形,實非盛世之帝王無法竟其功,此批茂陵玉雕文物可分兩大類:除開光之表面玉質良好的玉雕外,更有經過表面處理的仿青銅器古樸之黑色(或黑褐色)玉雕,為防止入陵後,地下惡劣環境風化與腐蝕,其表面處理作的非常好,既有如青銅器皮殼之古樸,更增加其表面硬度,非單純如井底之蛙所說:花千把元就有人幫你將帶有黑色皮之玉器拋光成表面光滑的玉器,建元小白皆可由黑色拋光而來,這論調是有問題的,真正建元款光亮玉器,是連細部凹處皆是光亮,以現代人的耐性,我看是不可能拋光得成。


 


本人已經做過拉曼光譜分析,其實黑色表面是經過人為表面處理之滲碳,其技法失傳,並非宋代老提油或明代新提油,因為建元款黑色玉雕表面成分含碳量超過百分之四十,內部完全沒有含碳,假如是提油方法會破壞玉質結構,並將碳滲入內部,但此批建元款玉器內部並沒有發現碳含量,其成分為標準中國軟玉角閃玉,但硬度極高,超過六度,惟有非常好的玉質,才有可能達到,假如漢武帝的玉器,當然是集當時最美最好的玉質鳩工製作,也才有可能硬度如此高,也許再經過表面特殊滲碳處理,其硬度更高,才有可能對抗入陵後惡劣環境,保持原狀,加上仿青銅器之古樸色調。




建元款玉雕之試件,紫色框框成為EDS成分分析的部位,其為內部組織


 






建元款玉雕之試件,EDS成分分析內部含量,為典型閃玉是由透閃石Ca2Mg5Si8O22(OH)2,結構為微晶質的結合體,有一定的排列方向。





建元款玉雕之試件,紫色框框成為EDS成分分析的部位,其為表面組織。




建元款玉雕之試件,EDS成分分析表面含量,除典型閃玉是由透閃石Ca2Mg5Si8O22(OH)2外,更可看出表面含碳量近47%,此表面處理不破壞內部結構之古技法已經失傳。


 



拉曼光譜除原有閃石成分外上,偵測到表面有Fe、與極少量Zn成分,證明漢武帝陵中,應有鐵器所造成之沁入。



建元款玉器基本款兩大類,表面光亮與表面經此特殊處理的玉雕,也並非江湖術士般信口胡說,安徽幫造假或印度阿三偽作,試想一塊上好的玉石,要雕琢到精氣神出來,若不宮中作品,不計成本,是無法達成,尤其霸主漢武帝或乾隆皇帝之流,才有可能在玉器上留款,自信其文化工藝之美,留給後世欣賞。如今知名拍賣公司,只要乾隆留款,皆拍到天價,即可證明。


但是有人會說為何兩岸故宮皆無此文物,事實上兩岸故宮漢玉本就不多,在漢玉典藏上,尤其台北故宮更是少之又少,大概僅能以清代瑾妃之翠玉白菜為代表,更缺最具代表中國玉器文化之漢代玉雕,事實上其原因很多,文獻所知除清東陵被孫殿英盜墓外,加上兩次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皇城,文物流失,不計其數,尤其清末遜帝無力負擔小朝廷的開銷,太監盜賣,甚至為掩飾其罪刑,放火燒建福宮,這些皆是造成兩岸故宮文物流失,基本上兩岸故宮是乾隆的收藏,真正好的文物,大都隨乾隆入清東陵,但目前已經流入民間,故宮所藏可以說是五千年中國文物之滄海之一粟,那些死守故宮學院派以故宮文物作為範本,哪也僅能以管窺天。


另外本人推測,建元款玉雕之流入民間,兩岸故宮竟然沒有收藏,也許有此種可能性,帝王通常會將身前最喜愛文物,隨過世一同入陵,如漢武帝製作此批建元款之玉雕,落款或以之紀念其登基,或以傲視後人其豐功偉業,同樣地,乾隆皇帝所收藏此批建元文物,也有可隨之入陵,但清東陵被孫殿英所盜,此批文物流出民間,其一可能也。另外,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文獻記錄有兩萬多箱,到大陸淪陷,國民政府倉促將文物運台,是以字畫(較輕)與青銅器(當時認為國之重器,因西洋人炒作)為主,但也僅運出六千多箱,尚有一萬多箱文物不知去向,尤其大批玉石類,牽涉責任問題,兩岸故宮皆加以否認有此事,但是文獻可查。


所分享為漢武帝祥獸鈕清代六部印章,外加清代特有之機關,軍機處,總共七顆印章,此批為獸鈕之獸,常見於漢武帝建元款祥獸,獸身有嵌金銀絲,白玉質非常好,似年糕,硬度皆達六度以上。此批印章有兩種可能:一為清乾隆帝喜愛漢武帝之祥獸鈕,仿建元款之祥獸所為,並添加嵌金銀絲;另一可能,此批原為漢武帝百官印組,入清宮後拋光磨掉後重刻。


 




 


 




漢武帝祥獸鈕清代特有之機關-軍機處,獸身有嵌金銀絲,白玉質似年糕,硬度皆達六度以上。


Dimension:5x5x7.5cm


 






漢武帝祥獸鈕清代工部印章,白玉質非常好,硬度皆達六度以上。


Dimension: 3.5x3.5x6cm


 



 



漢武帝祥獸鈕清代吏部印章,白玉質非常好,硬度皆達六度以上。


Dimension: 3.5x3.5x6cm








漢武帝祥獸鈕清代兵部印章,白玉質非常好,硬度皆達六度以上。


Dimension: 3.5x3.5x6cm


 




漢武帝祥獸鈕清代禮部印章,白玉質非常好,硬度皆達六度以上。


Dimension: 3.5x3.5x6cm







漢武帝祥獸鈕清代邢部印章,白玉質非常好,硬度皆達六度以上。


Dimension: 3.5x3.5x6cm





 


 


附記:http://shuaicathy.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html


茂陵位於陝西興平縣東北方的黃土高原上,這兒的黃土高原又稱為五陵原,一片平坦的五陵原上遍佈著一丘一丘的西漢帝王陵和其陪葬墓,最西端的茂陵是其中最壯觀最宏偉的。漢武帝從即位時就開始修建茂陵,而漢武帝在位時間又長達54年,所以光修建這茂陵就花了53年的時間。漢武帝用盡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來修築茂陵,據說當時所累積的金銀珠寶最後多到都裝不進陵墓中,也因為如此,這茂陵更是盜墓人眼中的金主,在漢武帝死後2年就有陪葬的玉器在市面上販售,而到了後漢、三國時,五陵原更是各方軍隊的財庫(玩過三國無雙的朋友應該有那種到五陵原挖寶的印象吧!),幾乎所有的帝王陵都被挖掘一空,更不用說這最大最豪華的茂陵了!





如今的茂陵只剩下高如小山的幾丘封土,那些在陵墓週圍的高大城牆、宏偉宮殿...等早已不復見,漢武帝的茂陵和其陪葬墓散落在綠油油的農地間,看來有幾分淒涼。茂陵本身可看性並不高,最多能爬爬那小山般的封土,到是茂陵的陪葬墓 - 霍去病墓較有可看性。




茂陵博物館就設在霍去病墓這兒,但霍去病墓的可看性卻不是因為如此,因為這博物館的收藏還比不上咸陽博物館,霍去病墓這兒最精彩的是這兒出土的大型石雕。




這批石雕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一批帝王陵墓前的石刻,這批石雕目前共發現16件,造形有馬、牛、羊、怪獸...等,最有名的就是最下面那張「馬踏匈奴」,這些粗獷古樸、氣勢豪邁的石雕真的很值得細細欣賞。








Reference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AD%E9%83%A8


http://shuaicathy.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html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5%86%9B%E6%9C%BA%E5%A4%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