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印璽收藏論



 



Prof. C.C. Cha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Tainan, Taiwan



  


 




「印」在古時是權力象徵,行使權力皆須用印,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皆然,不僅在中國,影響所及,過去受儒教薰陶的國家如韓國、日本、新加坡,無不使用印也,漢代前正式用印體制相當嚴格,將侯最高僅能使用金印,唯有帝王才能玉璽。



「印」音同「蔭」,一個好印,也將蔭子孫,因此發展成印相學,配合使用者之生辰八字,添薪補火,升官發財,也是一門學問,死後也要把生前使用印章帶到墳墓,帝王更誇張,死後為繼續行使其權力,更重刻百官印與帝璽帶入陵寢。天子有六璽,在唐代武則天不喜璽音如息,將璽改為寶,從此後帝璽稱之帝寶,如今豪宅之命名喜用帝寶,象徵尊貴。


 



 

乾隆閒章之龍紐上視圖


 




 

乾隆閒章龍紐側視圖


 




 

乾隆閒章龍紐正視圖


 




 

乾隆閒章龍紐等角視圖


 




 

乾隆閒章印文:乾隆敕命之寶


 




   不管是璽、是寶、或是寶璽,是皇權的象徵,既神聖又神秘。過去歷史上,對寶璽的記載大多十分簡略,語焉不詳,且不同時期的記載常有互相矛盾之處,加上後朝推翻前朝時,好的玉材難尋,最快的方法磨掉前朝之寶璽,重刻最快,也將前朝權力之象徵一併摧毀。因此,清以前的寶璽全無蹤影,只有一些印拓流傳至今,使現代人對歷代寶璽知之甚少。



   春秋戰國時,所有印章均稱為“璽”,並有官璽和私璽之別。官璽又稱官印,是諸侯王頒發給下屬各級官吏的憑證,即《説文解字》所説的“執政所持信也”。在秦以前,“民皆以金銀銅犀象為方寸璽,各服所好”,官印的形制、大小也沒有嚴格的規定。



   到秦制,除天子六璽外,又有傳國璽,俗稱六小一大,歷代因之。唐代武則天不喜璽音同息,將之改為寶,其制有八,曰八寶,外加傳國璽,或稱唐代九璽。五代亂離,或多亡失,周 廣順時,始造二寶: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寶」,一曰「皇帝神寶」,至此已有十寶。宋太祖受禪,傳此二寶,又制「大宋受命之寶」,至宋太宗,又別制「承天受命之寶」。是後,諸帝嗣服,皆自為一寶,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寶」為文。凡上尊號,有司制玉寶,則以所上尊號為文,自宋始也。


 






 


東漢恆帝之帝璽閒章,璽方四寸




東漢恆帝之帝璽閒章,印文:恆帝志璽




真正之寶璽是用玉,宋史中記載:寶用玉,篆文,廣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填以金盤龍鈕,繫以暈錦大綬,赤小綬,連 玉環;玉檢高七寸,廣二寸四分,厚四分;玉斗方二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皆飾以紅錦,金裝,裹以紅錦,加紅羅泥金夾帊,納於小盝。盝以金裝,內設金床,暈錦褥,飾以 雜色玻璃、碧鈿石、珊瑚、金精石、瑪瑙。又盝二重,皆裝以金,覆以紅羅繡帊,載以 腰輿及行馬,並飾以金。又有香爐、寶子、香匙、灰匙、火箸、燭臺、燭刀,皆以金為之,是所謂緣寶法物也。可見歷代對寶璽之尊貴多麼重視,包括尺寸、形制、材質、保存皆一定之規定。



    龍紐為專用紐式,紐用於把握,是寶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龍在我國古代是帝王的象徵,故從秦始皇起,歷代皇帝寶璽的紐式都是龍紐,只不過龍紐的提法是從唐代開始的。秦丞相李斯在設計秦朝七璽時,所有紐式均採用螭紐,其中“傳國璽”是五螭相交紐式。螭是無角的龍,也稱為龍子、雌龍。螭紐也稱螭獸紐、螭龍紐、螭虎紐等,這些紐式和稱謂從秦代開始一直沿用到隋代。唐朝建立後,唐高祖李淵為避祖父諱(李淵祖父名李虎,北周時被封為唐國公),將寶璽紐改稱為龍紐。龍紐也是寶璽的專用紐式,官印和私印均不得採用。龍紐的形式豐富多彩,有蟠龍紐、蹲龍紐、交龍紐、對龍紐等。


 



漢代之印璽,三魑龍象徵三代同堂


 


清代道光國力已經不復從前,常將乾隆收藏之漢璽改刻成私人閒章,此為道光御筆之寶




  璽文寶文均用篆書,寶璽的文字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在秦朝,大篆、小篆、蟲書、隸書四種字體用於符節上的“刻符”和璽印上的“摹印”。李斯所寫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璽文,用的是蟲書,也就是鳥蟲篆,在寫“六璽”璽文時,則採用小篆體。秦以後,歷代寶璽均採用篆書,都以秦篆為依據,並形成各自的風格,如宋代和金代採用的是九疊篆文,在寶璽史上獨樹一幟。



  元代和清代是少數民族統治時期,其寶璽文字也與別的朝代不一樣。元代寶璽印面有三種文字:左邊是八思巴文字,右邊是漢文,中間是梵文。三種文字同時出現在一方寶璽上,可謂絕無僅用。清代寶璽印面有兩種文字,即滿文篆書和漢文篆書。


 




 

清代白玉印璽,也是閒章


 


 



 

 


清代二十五寶之皇帝尊親信寶,玉質不錯,但印文稍嫌粗造,應為民間仿刻。


 


 


 


相對於明清代帝璽不管正式印璽或閑章喜加邊款文章,如事件之典故、兵法、詩句或佛經,但清代官方正式帝璽則無邊款,閒章則常刻有詩句,尤其乾隆閒章最多詩句、佛經。現存最完整帝璽,是存在北京交泰殿之清代王朝御用二十五寶與盛京十寶,大部分是滿漢文並呈,不管是漢文與滿文有共通特點,印文雕刻四平八穩,非常工整,沒有邊款,印文猶如電腦刻字般,各璽有其功能,如行政、軍事、冊封、祭祀...,如附件。以乾隆來說,每次用璽後必清洗乾淨,每年要封存數日,陳設于交泰殿香案,高香水果供奉,大臣們跪拜敬。


 




 

乾隆喜碧玉,生前平定大小回部,玉路通後,發現新的碧玉礦,大量製作碧玉璽,為入陵作準備。


 




   要收藏玉璽或判斷玉璽真假,可先研究清代二十五寶,因為那是清代最標準正式帝璽(二十五寶,藏於故宮交泰殿),如附件,有了依據要判斷所收藏之御璽真偽就容易,歸納有幾個特點:



1.印文字體工整,文字一絲不苟有篆字與滿文,大都滿漢文並呈,漢文在右,滿文在左,佈局典雅,全滿文為入關之前的印璽僅有一璽,滿漢並呈為入關之後的印璽,滿文部分也改刻為乾隆所創之滿文篆體字,僅保留乾隆時代前之四璽為滿文原樣。



2.材質以玉(白、青、碧、墨)為主,少數為木、石與金質為輔,鈕以交龍為主,少數以盤龍與蹲龍輔,交龍形式以高脊交龍,並非如台北故宮所藏乾隆八徵與古希之對閑章平脊交龍形式,平脊交龍為滿清入關後之印璽。



3.玉質與雕工以現代眼光來看,少數幾個非常好外,大都實為普通,甚至幾個雕工還挺粗造,個人認為這二十五寶,應該清代從太祖努兒哈赤經歷數代傳承下來,最後供奉在故宮交泰殿,也就是清朝自老祖宗留傳下來,因此無關玉質與雕工,畢竟在征服明朝前,還是蠻夷之邦,化外之民。此二十五寶最後供奉在交泰殿,象徵最高權力行使,每年高香水果供奉,大臣們跪拜敬香。



   正式清代帝璽必定滿漢文並呈,滿文為尊在左,漢文為卑在右,除正式帝璽外,尚有一般皇帝閑章,如書畫章,通常書畫章刻上帝號,在清代如乾隆御覽之寶、乾隆御書之寶,還有特殊用章例如乾隆七十大壽古稀天子之寶、八十大壽八徵耄念之寶等特殊用章,閑章多用於娛情養性,或以明志、或以惕厲等。因此規矩尺度較寬鬆與多元化,文字不限一定要有滿文,印材用料較廣,以傳統玉、金、牙、角、石、木為主,最尊貴以玉,因此象徵帝王權威大都會以玉(以和闐玉為主)製作,行政用章以銅金為主(古代提煉技術較不純熟,因此銅中含有金,故稱銅金),漢代以前基本上文武官吏以銅印為主。


 



 


乾隆之印璽是歷代皇帝之最,史冊計就超過一千八百多個。


 



 

 




 

乾隆之閒章最多


 


   乾隆時代,文治武功俱臻,國富民強,加上平定大小回部後,打通玉路,玉材不虞匱乏,乾隆愛玉成癡,製作各種玉璽,尤其碧玉印璽是歷代之最,數千數萬顆精緻碧玉璽,在各宮殿中皆放置閒章之帝璽,鎮殿之用與書畫鈐印。從英法聯軍至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帝璽已經流入民間與國外一批,到清遜帝溥儀時國力衰敗,遜位後無法支撐小宮廷開銷,大小太監盜寶外賣,從最初之帝璽素材到各宮殿之帝璽閒章無所不賣,甚至被發現後火燒建福宮以掩飾其罪刑,以致民間充斥各式各樣的帝璽。


 




乾隆案桌閒章



 

 




乾隆案桌閒章:乾隆之寶


  


   吾人觀察民間所流傳的歷朝歷代之帝璽,其來源計有:一、傳世之帝璽;二、盜墓出土之帝璽;三、兩次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之外流帝璽;四、清末民初太監盜賣之帝璽;五、民間仿刻假帝璽。因此民間流傳眾多之帝璽,有好有壞,有真有假,吾人歸納出有三類:一、上對下對,印鈕對、印文對,但是有一種後朝磨掉前朝印文重刻,此種皇帝私人閒章較多;二、上對下錯,大部份是宮中素材,外流民間後刻文,事實上歷朝歷代在府庫皆有印璽之備料;三、上錯下錯,民間仿刻,紐制錯誤,印文粗劣。


 




乾隆案桌閒章




印文:乾隆宸翰


 


   要如何判斷真假玉璽,其實並不困難,真正帝璽,尤其正式帝璽,從上述清代二十五寶歸納之結論即可最為判斷依據。首先從印文看起,字體必為篆書,傳國璽為鳥蟲體,字體四平八穩,非常工整,就算用最原始工具,橫豎不會歪扭。明清時代,變化較多,但是正式帝璽還是遵從形制,閒章比較紐與字體較多樣化,加上元、清外族統治,多了八思巴文與滿文。龍紐制,各朝代之龍紐不同,漢有漢代之螭龍,不會紊亂,除了上提使用前朝之帝璽,磨掉重刻,如2010宇珍拍賣蔡辰男收藏之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乾隆御覽之寶,也是漢璽磨掉重刻乾隆之閒章,詳參考文獻3。


 


 


             


 


   中國西漢呂后玉璽在1968年發現於陝西咸陽渭河北原韓家灣公社狼家溝。正方形,邊長2.8釐米,高2釐米,重 33,螭虎紐,和闐白玉,四側刻雲紋,印面陰刻「皇后之璽」4字,如下圖,是已發現的最重要的古代璽印之一,現藏西安博物館,兩者螭鈕之形制相類似,下為四方型上為金字塔形覆頂,呂后之璽四側刻雲紋。



 




 

2010宇珍拍賣蔡辰男收藏之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乾隆御覽之寶,也是漢璽磨掉重刻乾隆之閒章。


 


 




 

明帝璽磨掉重刻乾隆之閒章。


 



 


明帝璽磨掉後刻乾隆之閒章,印文:十全老人之寶。


 



 


明璽磨掉重刻雍正閒章,邊文為紀事大明永樂皇帝奉天受命之寶。


 


 



 


明璽磨掉重刻雍正之閒章,後刻雍正御覽之寶 


 


    將前朝之印璽磨掉重刻,是最常有之事,當一個朝代被滅掉,遺留是大量百官印與行使皇權的帝璽,與印璽備料,新朝代草創之初,百廢待舉,尤其行使皇權的帝璽,最快方式挑選好的印璽磨掉重刻,明代承繼元代,明璽會看到元璽的影子,清代繼承明代,清璽會看到明璽的影子,乾隆愛玉,收藏很多漢璽,漢璽最精彩,玉質又好,沁色超美,因此也會看到漢璽被磨掉重刻乾隆閒章,或其他清帝之印璽。


 


    民間仿刻帝璽非常多,但很多是後刻印璽備料素材,除了清代龍紐素料備材被拿後刻外,甚者盜墓者漢璽備料素材也非常多,此種吾人稱之上對下錯之印璽,民間仿刻此種上對下錯印璽分兩時期,一是清末民初時,師承宮中技藝之老玉匠尚存,此種精美細膩,較難分辨,畢竟屬於宮廷技術;另一是改革開放之初,此種上對下錯之印璽,較為粗糙,很容易分辨,文化水平不高,常牛頭不對馬嘴,簡體字也放進去,尤其很多漢璽備料流出民間,為增加其價值,將所有皇帝名子刻一整套給你,因素材較不值錢,百官印也胡亂刻一通,印章刻帝王的名子,邊款刻大臣名子,哪有大臣幫帝王背書的道理。前者比較有收藏價值,後者僅能當藝品,最糟糕是收到河南幫、安徽幫仿刻之上錯下錯之印璽,有些還不是玉質的。


 


    最近電視某購物台,推出號稱限量版名家雕刻之碧玉璽,尺寸8cm立方,打了三折,還要十萬八千八元,姑且不論其玉質與雕工,相對下假如你能收到玉質不錯,上對下錯之帝璽也值得。從這裡可窺出,帝璽價值,擁有一顆好的帝璽,可以鎮宅,改變家裡的磁場,帶來貴氣,因此帝璽非常具有收藏價值,近來國際拍賣場火紅,帝王玉璽屢創新高,尤其乾隆御璽太上皇帝白玉璽,近年屢屢拍出天價,以投資報酬率何止百倍。


 




 


乾隆帝「太上皇帝」白玉圓璽,創世界拍賣紀錄。香港蘇富比2010春季拍賣,總成交額高達1,998,193,520港元/256,178,656美元,創下香港蘇富比歷年來最高總成交紀錄。



 



 


   最精緻之帝璽,應是來自清東陵乾隆陵寢....(待續)



 









附件:











































參考文獻


1.http://www.sidneyluo.net/a/a20/154.htm


2.http://big51.chinataiwan.org/plzhx/shhzk/201111/t20111104_2135556.htm


3.http://tw.myblog.yahoo.com/jeff0718/article?mid=3008&prev=3043&next=3003&l=a&fid=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